摘要
《诗经》农事诗反映了周代农业制社会的生产场景,是农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农耕模式深深根植于古人心中,这种模式内化为一种以农为本的文化心态,影响我们民族的文学创作,形成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农耕社会中的先民不自觉地依照四季变化和植物的荣枯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时间概念,表现为一种惊心节物的敏感,这种敏感导致伤春悲秋的普遍情感模式的产生,进而上升为对人生理性的思辨。
出处
《汉字文化》
2019年第24期47-48,共2页
Sinogram Culture
基金
2018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问题研究”(编号:L18DSZ034)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