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谭恩美小说中的抗战书写——以《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抗战文学的研究虽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因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抗战文学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会推进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全面把握,还可以从人道主义和人性的立场更好地反思战争和历史。本文试图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两部畅销小说《喜福会》和《灶神之妻》为例,从传统英雄形象的解构、日常生活叙述视角和战争苦难的另类书写并集体记忆的重构三个角度分析其独特的抗战书写模式,以便从华裔文学的视角去展开抗战文学研究,从而丰富人类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
作者 吴敬玲
出处 《华文文学评论》 2019年第1期231-239,共9页 Review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4

  • 1陈刚.中国近代图书市场研究[J].编辑学刊,1995(2):68-74. 被引量:6
  • 2黄万华.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及其研究[J].文学评论,2004(4):124-130. 被引量:8
  • 3贺绍俊.重构宏大叙述——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检讨[J].中国社会科学,2004(6):146-149. 被引量:19
  • 4[美]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15-216页.
  • 5以群.《关于抗战文艺活动》[J].文艺阵地,1938,1(2).
  • 6《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J].文艺月刊,1938,(9).
  • 7[英]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杨渝东,史建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 8[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9,71页.
  • 9[荷兰]塞姆·德累斯顿:《迫害、灭绝与文学》,何道宽译,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196、6页.
  • 10汪家熔:《抗日战争时期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史料》1987年第4期.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