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刹那灭视域下的业果问题——读范文丽著《行为与因果》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消化、吸收后,唐代的中国佛教已然具备了相当的独立性,不再亦步亦趋地跟从、效仿印度佛教。法相唯识宗及其“五姓各别”说的遇冷,就是有力佐证。然而,解蔽往往带来遮蔽。始自公元7世纪中叶,以法称为代表的印度论师们以“量论”重新架构佛教思想,拓展了佛教义学的理论内涵。这极具哲学魅力、深受欧美佛教学术界研究推崇的印度后期佛教,在近代以前却几乎不为汉地所知。
作者 张与弛
出处 《佛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Buddhist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62

  • 1《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22.《大正藏》.册27.页639中.
  • 2《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卷36.《大正藏》.册29.页545中-下.
  • 3《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卷35.《大正藏》.册29.页544上.
  • 4《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40.《大正藏》.册27.页723下.
  • 5《成实论》.卷7.《大正藏》.册32.页290中.
  • 6《成实论》.卷9.《大正藏》.册32.页304上.
  • 7《成实论》.
  • 8《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13.《大正藏》.册27.页587中.
  • 9水野弘元.《业》.氏著.释惠敏译.《佛教教理研究》.台北:法鼓文化事业股份公司,2000年,页208.
  • 10《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2.《大正藏》.册27,页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