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代中國佛教史上的高僧太虚大師和挪威來華傳教士艾香德牧師曾多次見面,爲推動本教的發展,就基督教與佛教的信仰與教羲進行討論,表現出一種開放的胸襟和大同的眼光。這種宗教對話使雙方都從中獲益。艾香德受當時中國佛教文化復興思潮,特别是居士佛教的影響,逐渐意識到"不研究佛學,不足以傳道"。他創辦頗具佛教文化特色的景風山、道風山、天風山等基督教叢林,發起"宗教聯合運動",促進宗教之間的理解和對話。太虚在推進"人間佛教"時,積極瞭解世界宗教的發展,協調佛教與科學的關係,推進佛教參與當代社會生活,努力在海外弘傳佛法,尤其是在對"人間佛教"的構想中參考了基督教會的建制模式。兩位宗教大師通過宗教對話,在客觀上加深了對彼此宗教的瞭解,并推動各自宗教的發展,但他們的宗教對話實踐在當時也引起頗多争議。今天重新回視兩位宗教大師有關宗教對話之歷史經驗,可見其在當時對近代佛教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
出处
《佛教文化研究》
2021年第1期3-20,377,共19页
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