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杀参与行为可罚性之探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自杀参与行为的认定,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存在多种观点。目前司法实践对于自杀参与行为的认定存在三种路径。立足于单一制,认定自杀参与行为的观点与我国刑法规范体系相悖。在区分制体系下,应当认定自杀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该当性和违法性,而自杀者在实施自杀行为时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处罚自杀行为不符合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应当阻却自杀者的责任。根据共犯从属性原理,自杀参与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作者
刘炳君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出处
《法律方法》
2021年第4期316-327,共12页
Legal Method
关键词
区分制
自杀参与行为
故意杀人罪
生命权
分类号
D924.35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7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6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陈兴良.
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行为之定性研究——邵建国案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4(6):71-78.
被引量:48
2
冯军.
刑法的规范化诠释[J]
.法商研究,2005,22(6):62-73.
被引量:103
3
周光权.
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 “法外空间说”的展开[J]
.中外法学,2014,26(5):1164-1179.
被引量:49
4
刘明祥.
单一正犯视角下的共同正犯问题[J]
.中外法学,2019,31(1):111-133.
被引量:17
5
黄明儒.
二元的形式单一正犯体系之提倡——犯罪参与体系问题二元论研究的新思考[J]
.法学,2019(7):95-109.
被引量:13
6
江溯.
单一正犯体系的类型化考察[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1):50-53.
被引量:10
7
刘明祥.
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J]
.中国法学,2013(6):117-130.
被引量:97
8
黄明儒,王振华.
我国犯罪参与体系归属单一制的立法依据论[J]
.法学杂志,2017,38(12):80-87.
被引量:10
9
张明楷.
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J]
.法学研究,2011,33(6):136-154.
被引量:85
10
黎宏.
排他支配设定:不真正不作为犯论的困境与出路[J]
.中外法学,2014,26(6):1573-1595.
被引量:55
二级参考文献
287
1
张卫平.
认识经验法则[J]
.清华法学,2008,2(6):6-24.
被引量:141
2
陈忠槐.
论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J]
.法学研究,1984,6(1):46-49.
被引量:3
3
刘焕文.
罪与非罪的界限——论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在定罪时的重要性[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14(1):76-84.
被引量:3
4
松井茂记,莫纪宏.
论自己决定权[J]
.环球法律评论,1996,18(3):11-22.
被引量:41
5
刘明祥.
再释“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与周光权教授商榷[J]
.法学,2014(12):116-126.
被引量:19
6
陈家林.
正犯体系与正犯概念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1):20-28.
被引量:11
7
张明楷.
严格限制结果加重犯的范围与刑罚[J]
.法学研究,2005,27(1):82-96.
被引量:101
8
汪建成,祁建建.
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J]
.中国法学,2002(6):122-130.
被引量:90
9
冯军.
刑法的规范化诠释[J]
.法商研究,2005,22(6):62-73.
被引量:103
10
孙笑侠,郭春镇.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47-58.
被引量:296
共引文献
567
1
梁根林.
买卖人口犯罪的教义分析:以保护法益与同意效力为视角[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30(4):17-37.
被引量:10
2
王海军.
自杀行为规范属性及刑事归责的法教义学诠释[J]
.政治与法律,2023(4):148-161.
被引量:2
3
邓毅丞.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排他性要件:理论勘误与功能重塑[J]
.政治与法律,2022(7):132-148.
被引量:7
4
刘明祥.
轮奸涉及的若干争议问题剖析[J]
.政治与法律,2022(6):37-54.
被引量:1
5
周光权.
被害人受欺骗的承诺与法益处分目的错误——结合检例第140号等案例的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2):17-36.
被引量:12
6
黎宏.
论中国特色刑法教义学话语体系的建构[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3,38(3):18-32.
被引量:4
7
向柯翰.
不作为犯罪中领域支配理论的二阶层适用研究[J]
.中财法律评论,2023(1):310-330.
8
徐方迪.
“明知”视角下中立帮助行为的处罚依据——以职务侵占罪帮助犯为例[J]
.中财法律评论,2023(1):203-230.
9
周树超.
过失型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入罪边界与司法适用[J]
.中财法律评论,2022(1):198-221.
10
雷续.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以单一制为视角[J]
.刑事法判解,2019(2):100-116.
被引量:2
1
杨婷婷.
我们与善的距离[J]
.法庭内外,2022(2):54-55.
2
邹婧谦.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行为性质认定研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26):38-40.
3
张晨.
自杀参与之可罚性新论——以PUA致死为例[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1,33(5):18-28.
被引量:2
4
王复春.
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机制的反思与改进[J]
.环球法律评论,2022,44(2):131-146.
被引量:3
5
谭堃.
论《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解释——以共犯罪名从属性为路径[J]
.清华法学,2021,15(6):62-77.
被引量:3
6
陈杨(文/图).
力透纸背的判决[J]
.江淮法治,2022(3):40-41.
7
李碧.
共阅·共悦·共跃:探寻“双减”背景下亲子共读新样态[J]
.小学教学研究,2022(11):9-10.
被引量:1
8
艾桦.
弱势群体的捐款应该提倡吗[J]
.东北之窗,2022(3):79-79.
9
蒋太廷.
间接正犯的类型构造[J]
.法律方法,2020,26(2):327-337.
10
刘瑞,王亚军.
罗马法中的家父权探析[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22-127.
被引量:1
法律方法
202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