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综艺背景下我国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符号系统构建——以《国家宝藏》为例
被引量:
5
Construction of Symbol System for China’s Culture and Museum TV Programs in Environment of Variety Show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家宝藏》从文物历史出发,挖掘文物的核心文化符号,通过"前世传奇"的艺术化演绎,把文物历史讲得鲜活动人,并且结合当代社会生活,对核心文化符号进行扩展,延伸出更多子符号,从而建立"历史—当代"的丰富的符号系统,突破了抽象科普、陈旧历史的创作困境,为文博节目的发展做出示范。
作者
徐海龙
江菁菁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英国诺丁汉大学文化、媒体与视觉研究学院
出处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46,共3页
TV Research
关键词
《国家宝藏》
文博类节目
符号系统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1
刘静.
《国家宝藏》的媒介仪式建构与文化认同动员[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9):117-119.
被引量:8
2
王梦瑶,项仲平.
对当下文博类节目的创新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0):61-64.
被引量:6
3
聂艳梅.
深化文博类电视节目创新与品牌建设[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10):114-117.
被引量:10
4
李冬梅.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供给侧创新——以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J]
.电视研究,2018(9):44-46.
被引量:4
5
董晓萌,田龙过.
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以央视《国家宝藏》为例[J]
.北方传媒研究,2018(6):88-9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朱杰.
仪式传播观浅议[J]
.当代传播,2007(2):18-19.
被引量:30
2
张孝翠.
论仪式传播与参与主体性[J]
.国际新闻界,2009,31(4):41-44.
被引量:24
3
王清清.
电视仪式:电视人类学研究发展[J]
.广西民族研究,2010(1):34-38.
被引量:6
4
张琳笛.
浅谈国内文博电视节目与受众需求[J]
.群文天地,2012(7):194-195.
被引量:9
5
周勇,黄雅兰.
从“受众”到“使用者”:网络环境下视听信息接收者的变迁[J]
.国际新闻界,2013,35(2):29-37.
被引量:31
6
杨晶.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4):38-41.
被引量:18
7
杨蒙.
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发展与文化传承[J]
.青年记者,2017(32):57-58.
被引量:6
8
王保升.
文化传递与心灵抚慰——《朗读者》节目的传播价值解析[J]
.当代电视,2017(12):52-5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5
1
刘阳.
文博类电视节目受众的期待视野——基于《国家宝藏》弹幕评论的分析[J]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5):53-60.
被引量:2
2
张宏英,杨雅妹.
浅谈文博类节目对文化遗产宣传的影响——以《国家宝藏》为例[J]
.常州文博论丛,2019(1):63-66.
被引量:1
3
韩风.
文博类节目的创新特质与启示[J]
.当代电视,2019(3):63-65.
被引量:3
4
沈迪.
从《诗意中国》看城市电视台文博类节目的创新路径[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4):54-57.
5
滕华琳.
从《上新了,故宫》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J]
.视听,2019(3):7-9.
被引量:5
6
王哲平,韩思遥.
2018年中国广播电视研究的十个关键词(下)[J]
.声屏世界,2019,0(2):14-17.
7
丁岚.
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叙事分析——以《国家宝藏》为例[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0(8):78-80.
8
王斌.
互动与表演:微信学习打卡现象的媒介仪式透视[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25):7-9.
9
刘芊.
文博类网络视频在中国工艺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9(6):96-97.
10
何玲华.
文化原创类节目:充盈符号内容和审美体验的新样型[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12):101-104.
同被引文献
21
1
王新.
浅谈皮尔士和他的符号学理论[J]
.社会科学家,2005,20(S2):16-17.
被引量:5
2
丁尔苏.
论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J]
.外国语文,1994,19(3):10-14.
被引量:51
3
季海宏.
皮尔斯符号学和国内外研究现状[J]
.俄罗斯文艺,2014(2):85-90.
被引量:15
4
赵淑华,张力丽.
博物馆文创产品叙事性设计方法[J]
.美术大观,2016(5):102-103.
被引量:45
5
龚良.
从社会教育到社会服务——南京博物院提升公共服务的实践与启示[J]
.东南文化,2017(3):107-112.
被引量:35
6
赵星植.
论皮尔斯符号学中的传播学思想[J]
.国际新闻界,2017,39(6):87-104.
被引量:79
7
杨萍.
短视频传播热下的奇观消费及其意义缺失[J]
.传媒观察,2018(1):30-33.
被引量:30
8
周勇,郝君怡.
职能演进与群体变更:播音主持职业发展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势[J]
.当代传播,2019,0(5):40-45.
被引量:17
9
方毅华,郝赫.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4):74-77.
被引量:16
10
赵晓.
试论《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编辑策略[J]
.中国编辑,2019(7):69-7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谢珍珍.
媒体融合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创新文化传播[J]
.北方传媒研究,2020(6):81-85.
被引量:7
2
柴云超.
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建构策略与社会功能探微——以《中国国宝大会》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22(10):53-55.
3
吴涛,马丽琼.
价值链视域下综艺节目对文博类IP的开发研究[J]
.视听,2022(11):44-47.
被引量:1
4
陈海军,梁泽辉,梁书.
文化符号视域下传统文化类节目传播研究--以《中秋奇妙游》为例[J]
.视听,2023(7):91-94.
被引量:2
5
王政瑾.
文博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素养——以《国家宝藏》节目主持人为例[J]
.声屏世界,2023(9):20-2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赵哲超,范爽.
数字时代文博产业的转型与传播策略——以西安碑林博物馆直播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21(6):96-99.
被引量:10
2
王桂美.
博物馆儒家文化传播研究——以孔子博物馆为例[J]
.东方收藏,2021(8):59-60.
被引量:2
3
李阳,牛牛.
“九井狮子灯”民俗传统文化的开发策略研究[J]
.文化产业,2021(27):48-51.
4
宋暄.
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究[J]
.传媒论坛,2021,4(21):107-109.
被引量:13
5
刘莉.
融媒体视域下红色资源开发与传播的实践体系构建[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22,36(6):171-173.
被引量:3
6
石淑捷.
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方向探究[J]
.新西部,2022(10):101-105.
被引量:1
7
易鹏,蒋诗涵.
价值链理论下太极拳赛事IP商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培育路径[J]
.湖北体育科技,2023,42(4):292-296.
被引量:1
8
秦晓航.
融媒体时代甲骨文文化传承与弘扬策略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5):69-71.
被引量:2
9
杨金蓉.
“同一”理论视角下“中国节日”晚会节目的认同修辞研究——以河南卫视2022年中秋节目《中秋奇妙游》为例[J]
.声屏世界,2024(13):11-13.
10
杨骏逸.
文化类节目的守正创新探究[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2):106-108.
1
何迎迎.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文稿的创作困境与出路——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节目为例[J]
.视听,2020(4):60-61.
被引量:2
2
丁威,张荣升.
反驳“作者之死”重塑作者地位--伊丽莎白·乔利的作者观及创作实践[J]
.学术交流,2019,0(12):149-156.
被引量:3
电视研究
201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