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邵氏黄梅调电影反串情节的生产逻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中易装反串的演员与反串情节,反复被邵氏用于黄梅调电影中。学界对黄梅调电影的研究较少涉及易装反串这一特定情节的生产问题,事实上,在邵氏统筹高效的现代电影制片体系下,黄梅调电影的反串情节巧妙利用传统戏曲资源,超越了性别意义,建构起观众独特的审美期待与家国想象,为邵氏后期的类型拓展打开了一条新路径。
出处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2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0

  • 1赵卫防.五六十年代竞争格局中的香港国语电影工业——兼论邵逸夫与陆运涛之间的竞争[J].当代电影,2006(4):71-76. 被引量:5
  • 2黄爱玲编.《邵氏电影初探》,香港电影资料馆2003年版.
  • 3Wang Gungwu,The Chinese Overseas:From Earthbound China to the Quest for Autonomy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第 1-2章.
  • 4I.C,Jarvie,Window on Hong Kong: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Hong Kong film industry and its audience(中文名:查奕恩《香港电影工业与观众之社会学研究》),Hong Kong:Centre Of Asian Studies i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77,p35-48.
  • 5杜云之.《中国电影史》,第436-446页.
  • 6Variety,1963,:13-13.
  • 7黄仁.《邵氏电影的特色和影响》,未发表论文.
  • 8邵逸夫访谈《The World of Run Run Shaw》[J].香港影画,1967,(1).
  • 9《远东最大的娱乐供应库:邵氏》[J].南国电影,1961,(78).
  • 10南国电影,1964,(78):14-14.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