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老舍在美国的中国故事书写——以《四世同堂·饥荒》为中心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抗战胜利后不久,老舍应美国政府邀请赴美讲学。美国自然有他们的用心和考虑,而作为中国现代作家的老舍,也因此拥有了一次游走于中西文化边缘的机会。他通过演讲、创作和翻译等各种文化活动,尽力向美国介绍现代中国的变迁、国民性的提升、在血与火洗礼之下传统文化的新生。由于创作环境的变迁、创作目的的改变、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及他者眼光的引入,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与此前不同、颇为微妙的变化,《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就是绝佳的例证,其中“因侨致易”而来的微妙变迁之处颇值得学界研究。同时,《四世同堂》等作品在美国的翻译、出版,以及环绕在这个过程中的老舍与美国人在译文上的博弈,也给今天中国文学的跨文化传播带来有益的启示。
作者 于伟
出处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2020年第2期149-169,共21页 Chinese Cultur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世纪中美文学交流中的中国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1YJ0018)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24

  • 1陶长坤.老舍幽默探源[J].社会科学辑刊,1985(2):153-158. 被引量:6
  • 2蒋士铨.《临川梦》.第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 3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 4舒悦.《新发现的老舍英文书信的史料价值》[J].十月,1988,.
  • 5老舍:《致大卫·劳埃得(1948年4月22日)》,《老舍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下同),第695页.
  • 6胡絮青、舒乙:《破镜重圆——记(四世同堂)结尾的丢失和英文缩写本的复译》,《老合研究资料》(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808页.
  • 7老舍:《旅美观感》,《老含全集》14卷,第404—405页.
  • 8老舍:《我们在世界上抬起了头》,《老舍全集》14卷,第451页.
  • 9张桂兴:《老合年谱》(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523页.
  • 10克莹 侯靖中.《老合在美国——曹禺访问记》[J].新文学史料,1985,.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