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借鉴惠特利和门德斯的“选民多维偏好”分析框架,对欧债危机后希腊出现极化多党政党结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经济、意识形态、欧洲一体化、文化是分析希腊选民多维偏好的四个主要维度。在2009—2019年希腊六次大选中,受严厉紧缩措施影响,选民的民粹主义意识形态被激活,对欧盟一体化、移民的态度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希腊选民投票偏好发生分化,选民结构重新组合,希腊的政党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具体表现为:反紧缩偏好在投票行为上表现突出,并在希腊政党结构变化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仅激活了希腊选民的民粹主义意识形态,促进了激进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而且直接导致了主流政党PASOK的衰落;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剧了选民们对欧盟的负面情绪,激进左翼联盟党SYRIZA成为最大获益政党;反移民偏好则使得极端右翼民粹政党GD和LAOS相继进入了议会,最终形成了多党林立的政治生态。选民偏好变化引起的政党结构变迁表明,选民偏好并非一成不变,政党若不能满足其当下偏好,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失去已有地位。随着传统中左政党PASOK日趋没落,SYRIZA未来可能取而代之成为与新民主党ND对抗的“主流政党”。
出处
《比较政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301-322,共22页
Comparative Politics Studies
基金
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国家政党福利理论追踪研究”(18BZZ02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