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类型公共艺术赋能社区更新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 新类型公共艺术逐渐被视为城市再生话语,尤其在社区创造与更新方面。从赋能而非作品的角度对新类型公共艺术项目进行实质性解读,既有可能揭示其对社区更新产生的作用,也能为我国城市更新,尤其是社区更新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方法 法国拥有近70年的公共艺术联合城市更新的经验,具备完整、成熟且可借鉴的系统方案。以法国“老邻居”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过程及成果、运作机制、成效检验3个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 印证了新类型公共艺术对社区更新的赋能作用,揭示了新类型公共艺术赋能社区更新的作用机制。结论 将新类型公共艺术视为赋能的1种手段进入社区更新,通过纵向赋权搭建制度框架、横向增能构建参与网络的方式,有效提升了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实现了社区韧性。通过物理空间的改变,达到精神空间的变化,对创造支持性环境产生了重要成效。
作者 倪妮 赵蕾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63-571,共9页 Packaging Engineering
基金 2022年度安徽省科研编制计划项目“文旅融合视角下马鞍山城市工业遗址转化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设计策略研究”(2022AH052706)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7

  • 1(美)阿瑟·梅尔霍夫.《社区设计》,谭新娇译.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2002,第23页.
  • 2赵民、赵薜.《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第14页.
  • 3StanleyKing《参与式设计》,杨沛儒译,崇智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1996,第114-115页.
  • 4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公共艺术年鉴2001》,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北,2001,第77-80页.
  • 5Grams, Diane, Territorial Markers: A Case Study of the Public Art of Bronzevill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 Fall 2006; 36, 3, pp. 225-240.
  • 6曾煜朗,董靓.步行街道夏季微气候研究——以成都宽窄巷子为例[J].中国园林,2014,30(8):92-96. 被引量:22
  • 7王洪义.从街区到社区:新类型公共艺术的空间转移[J].公共艺术,2014(5):39-44.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