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文献学在划分部类时早就设有"诗文评"一门,可无论考较的范围还是评骘的标准,都存在相当多的阙漏和局限,难以呈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全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中国学者自觉借鉴源自近现代西方的文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着手系统梳理历代文学批评的源流递嬗。相继问世的一批重要著作,如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1927年)、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1947年)、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世界书局,1934年)、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周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部分,最初由北京人文书店1934年出版;后续编《隋唐文学批评史》《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部分,由商务印书馆于1943年出版;最后又增补《两宋文学批评史》,与上述各种合编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由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开明书店,1944年)、傅庚生《中国文学批评通论》(商务印书馆,1946年)等,或注重思想脉络的勾勒,或留意文献史料的爬梳,或致力理论框架的建构,为“中国文学批评”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处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2期678-686,共9页
Studies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