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IBD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遗传易感宿主,对肠道微生物产生了不恰当的炎性反应.遗传因素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含有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2(NOD2)的基因组区、自噬基因(ATG16L1)及IL-17~IL-23型辅助T细胞(Th17)途径的成分.研究已发现,遗传因素对克罗恩病(CD)比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更为突出,一些基因为两种病共有.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相互作用、饮食种类和方式的改变、抗生素的普遍使用甚至滥用和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变化,可能是当代IBD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出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S02期4-6,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Postgraduates of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