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本例病例游离皮肤修复复杂电烧伤创面并发肺动脉血栓栓塞,对肺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所了解。方法:患者创面已经基本封闭愈合较好,患者已经下床坐轮椅活动,已经停所有静点 3 日,患者于入院 35 日晚 22:00 出现呕吐两次均为胃内容物,带少量陈旧性血块,面色苍白、出冷汗、躁动、心率 132 次/分呼吸 24 次/分血压 87/44mmhg,给予生命体征监测应用多巴胺升压,23:00 症状加重、躁动、肢端湿冷、心率 140 次分呼吸 38 次分血压测不出立即给予循环及呼吸兴奋剂及血管活性药物,给予电除颤于 0:20 宣布临床死亡。结果:本例病人创面复杂,游离皮瓣完美修复,却因没有能够早期诊断及及时进行干预而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血栓栓塞导致医治无效而死亡着实遗憾。结论: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加压超声成像及静脉造影等影像学方法,但多数方法成本高昂、敏感性较低,并不适合作为筛查手段。血浆 D、二聚体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生化检测,以血浆 D、二聚体大于 500g /L 作为诊断的阳性值,其判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敏感性为 95% ~ 98%,但由于手术、感染等因素也会引起 D、二聚体出现升高,因此,其特异性稍差。[3]由于我院当时未开展 D、二聚体的检查因此对本例病人留有些许遗憾,对存在肺动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尤其是创伤骨折及手术)的患者,在综合评估各种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选择恰当的手段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尽可能的早期诊断与处理,这是减少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关键。对于具有明确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更严格的血栓形成及栓塞的筛查措施是必要的。我院目前已经常规对长期卧床的术前病人进行 D、二聚体及超声监测,已及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只有及早预防干预在综合评估各种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及时选择恰当的手段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尽可能的早期诊断与处理,这是减少致死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