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肿记载始见于《内经》,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病多因素体禀赋薄弱,或体虚感邪、风寒湿热外袭、湿毒浸淫,或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等引起或诱发。其中尤以禀赋薄弱、体虚感邪为要。中风后患肢水肿亦属中医学水肿范畴,中风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致,而偏瘫肢体水肿是“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气不动则水存”所致,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其病本在肾,病因主要为经气不利,气血瘀阻,水邪溢于皮下所致。年老正气虚弱是中风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中风后期,耗伤气血,气虚尤甚。而气有温煦及气化的作用。气虚失于温煦,则血液津液运行迟缓。气化失司,则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故出现肢体水肿。中医水肿证型分阴水、阳水。中风患者水肿多为患肢,缓慢起病,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且中风患者日久,多会阳气渐衰,脾肾阳虚,津液输布失调,水湿内停,发为水肿,故多属“阴水”范畴。治则应以健脾益肾,温阳利水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