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支架置入治疗特发性高颅压伴静脉窦狭窄的临床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探讨特发性高颅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HH)伴静脉窦狭窄(cerebral venous sinus stenosis, CVSS)的临床特征及支架置入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1~2019.8住院的经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IHH 伴CVSS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继发高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2年,IHH 伴CVS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支架治疗组和抗凝治疗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IHH 伴CVSS患者11例,静脉窦压力差在13~38mmHg之间,其中支架置入治疗7例,抗凝治疗4例,CVST患者9例。IHH病程较长(5d~10m),视乳头水肿多见(8/10),横窦乙状窦交汇处狭窄多见(8/11);CVST病程短(7h~15d),1例有视乳头水肿(1/9),上矢状窦血栓多见(4/9)。6例IHH支架置入治疗有效,随访无复发,1例无效,后确诊为POEMS综合征继发CVSS;4例未行支架治疗的患者中3例抗凝治疗3w~3m起效,随访静脉窦完全再通,1例未治疗,随访2年仍有视物变形,静脉窦狭窄持续存在。9例CVST患者抗凝治疗均有效(1例机械碎栓后抗凝),静脉窦完全再通7例。结论:IHH 伴CVSS好发于肥胖的中青年女性,起病较慢,常有视觉症状,眼底检查视乳头水肿,支架置入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抗凝治疗也可缓解症状,但起效慢,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