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临床诊断脑血管疾病时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时间范围选择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此时间范畴中选择对象为疑似脑血管病患,纳入150例,皆采取螺旋CT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①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阳性及阴性检出率分别是88.0%和12.0%;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检出率80.0%、阴性检出率20.0%;脑血管造影阳性检出率90.7%、阴性检出9.3%。三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②核磁共振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6%、85.7%、98.5%、66.7%;螺旋CT血管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14.3%、90.0%、6.7%。核磁共振成像明显高于螺旋CT血管成像,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③核磁共振成像检出的132例患者均伴程度各异的脑动脉狭窄问题,包括大脑中、大脑前、大脑后与颈内的动脉狭窄,分别为55例、41例、30例、6例。结论:用于临床脑血管疾病诊断时,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凸显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的优势,可清晰的将脑部病变信息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 魏清琳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