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提高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疾病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纳入96例慢性心衰患者的资料,统计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总结慢性心衰的发作类型、收集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生化检验、左室射血分数,并总结用药规律。结果:96例患者中,43例发生实性心律失常,占比44.79%。心律失常类型集中在室性早搏、短阵室速两方面。心律失常与患者左心室内径相关,左心室内径增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之增高,相较于左心室内径41~69mm者,≥70mm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BNP、LVEF水平影响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者BUP水平较非心律失常者显著升高,LVEF水平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负相关。临床针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案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中药制剂三类。出院30d内,采用胺碘酮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和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者,均未发生短阵室速;在室性早搏方面,使用胺碘酮治疗者发生率为6.90%(2/29)低于未使用药物者的42.86%(3/7)。出院30d内,相较于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组,胺碘酮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剂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ACEI/ARB类药物使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十分常见,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否和预后相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院后治疗心衰药物的使用量。
作者 邰文灏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