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讨论、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将安罗替尼三线疗法作为干预手段的临床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本实验,总计60例。纳入时间最早:2018.01。最晚:2021.01。将60例患者均分至参照组、试验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前一组:30例,常规治疗方案。后一组:30例,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方案。评价指标: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后生命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近期治疗效果。结果:(1)各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检验可知,护理前,参照组、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无较大波动,P>0.05。治疗后,CYFRA21-1、CEA、CA125等水平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试验组数值较参照组更小,P<0.05。(2)各组治疗前生命质量检验可知,试验组PF、RP、VT、SF、BP、MH、RE、GH等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无突出区别,P>0.05。(3)各组治疗后生命质量检验可知,试验组PF、RP、VT、SF、BP、MH、RE、GH等评分均较参照组高,P<0.05。(4)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验可知,试验组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高血压、血脂升高等发生概率与参照组相比均较为相似,P>0.05。(5)各组近期治疗效果检验可知,试验组客观缓解率73.33%,参照组客观缓解率43.33%,前者较后者数值大,P<0.05。结论:安罗替尼三线疗法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值得肯定。除减轻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外,还有利于促进近期效果提升。可见该种治疗手段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