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塞罕坝生态模式的效用及其推广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提高,塞罕坝的成功修复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文章从大气环境、水土环境、生物物种环境三个方面,通过熵权法和客观赋值法确定各项生态指标的权重,建立区域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衡量某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同时,构建沙尘暴指数,并计算塞罕坝生态指标与京津冀地区沙尘暴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的相关系数对应的生态因素对抗沙尘暴能力的影响大。此外,对于2021年生态异常的省份,考虑建立塞罕坝生态模式下的生态区。生态区的效用取决于生态区的建造规模,同时受到当地经济、工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运用logistics回归拟合生态环境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该指数在9年内达到2021年我国均值为目标,确定需要建造的生态区个数。进一步计算建造生态区后我国的碳排放量,估计其峰值及达到峰值的年份。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含量、森林覆盖率两种生态因素可能对京津冀地区的抗沙尘暴有极大的影响,相关系数超过0.95;2021年,我国总计可以考虑建造35个生态区,且若按此方案建造,将使我国的“碳达峰”年份提前2.5年。
作者 窦晗
出处 《区域治理》 2022年第30期0176-0179,共4页 REGIONAL GOVENANC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