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2018年5~2021年6月37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及核磁共振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诊断额叶、丘脑、小脑、顶叶、基底节、脑干等病灶部位检查情况、检查操作时间、诊断检查费用、病灶大小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共计诊断出282个病灶,有114个位于额叶、23个位于丘脑、有19个位于小脑、有28个位于顶叶、有63个位于基底节、有35个位于脑干,CT检查共计诊断出117个病灶,有56个位于额叶、11个位于丘脑、有8个位于小脑、有13个位于顶叶、有30个位于基底节、有34个位于脑干,核磁共振对于病灶的检出率以及病灶分布的各个部位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方式(P<0.05);核磁共振检查共计诊断出97个病灶小于5mm,185个病灶在5mm以上,CT检查共计诊断出3个病灶小于5mm,114个病灶在5mm以上,核磁共振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核磁共振检查的平均操作时间为(20.53±3.18)min,平均诊断费用为(287.18±22.54)元,CT平均检查操作时间为(10.17±2.67)min,平均诊断费用为(996.53±114.67)元,CT平均检查操作时间显著短于核磁共振检查平均检查操作时间(P<0.05),且CT平均检查费用显著低于核磁共振检查平均费用(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采用CT诊断对病灶的检出率低于核磁共振检查,特别是对于微小病灶,在体积较大的病灶中具有较高检出率,且CT检查操作时间短,检查花费低,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的筛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