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心理育人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育人的目的,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再单指一门教学课程,而是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育人实践活动、心理咨询服务及心理治疗干预的体系化总称。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打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这为做好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但是学校在育人实践工作过程中,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认识不足、育人队伍建设不足、协同机制建设不完善等,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欠佳,影响了心理育人的实际效果。近年来,心理学应用逐渐深入教育界、医疗界等社会各个领域,有别于传统心理学“问题的修复”理念,其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强调更应该关注与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从而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将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从体系化视角为心理育人实践提供指导方向和内容指引,优化现有的心理育人模式,从而推动心理育人价值的实现,助力学校达成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与价值进行研究,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