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核磁共振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分析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的检出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近两年(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明确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患者,分别采用CT影像技术诊断和核磁共振影像技术诊断,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 CT扫描影像学特征:非叶间胸膜转移以大结节(长径>5mm)为主,结节形态多呈类圆形,肺结节界面清晰;胸膜呈带状或(和)不均匀增厚。磁共振成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的准确率为100.00%,显著高于CT诊断的73.33%(P<0.05)。在恶性胸膜疾病中,间皮瘤与转移瘤在ASI与CNR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SIR方面,前者的相关数据显著大于后者(P<0.05)。该疾病在核磁共振检查下的主要影像学特征是:在肋膈胸膜出现结节样、肿块样变化,或者发生于纵隔胸膜;同时也会表现出增厚现象,该现象往往以不规则或者环状呈现出来。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转移疾病诊断中,运用核磁共振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此种诊断方法体现出更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诊断准确性较高。另一方面,此种诊断方式还可以运用于患者胸部其余疾病诊断中。
作者 郑智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26-229,共4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