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失调,以及T、B淋巴细胞细胞信号传导错乱,从而导致组织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中B细胞由于参与抗原提呈、促炎因子分泌和产生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磷脂抗体等)被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关键。[1]而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是B细胞发育、存活和激活中必不可少的细胞内信号分子,可能通过促进自身抗体的产生和介导骨髓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炎症反应来促进末端器官损伤。在小鼠狼疮模型的遗传学研究中表明BTK在自身抗体的形成中起多种作用,BTK小分子抑制剂在降低自身抗体水平、抑制B细胞激活和减少肾脏损伤方面有效,目前被证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的BTK抑制剂主要为Ibrutinib、Fenebrutinib,本综述将主要围绕这两种BTK抑制剂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原理、主要药物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