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的优化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金融制度的持续完善,利率、汇率市场化水平提升,许多商业银行都构建了契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由此也进一步加剧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对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持续加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不断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对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主要模式,并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主体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主要模式;优化对策中图分类号:F832.33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是商业银行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内部治理水平的重要过程,是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商业银行竞争加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全新形态演进,并成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构成。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金额、期限、记结息、币种、浮动方式等对应的资金转移过程,有效分离规避业务经营中存在的利率风险,并将其集中到资金中心进行统一管控。1 基本概念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英文简称“FTP”,就是商业银行资金提供部门将存款有偿转移给资金中心,随后再有偿转移给具体的使用部门,并按照既定规则收取利息,最后将其支付给资金提供部门的一种资金转移机制。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够精准计算出资金成本和收益,这套管理体系源于生产企业,后来在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由美国银行引进实施,随后逐步推广于全球银行业,并成为商业银行主流的资金管理模式。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通过由资金管理中心,对内部经营单元的资产负债业务所形成的资金来源或运用,根据统一价格的全额上存或下借,对各经营单元的经济结果进行客观评定,进而实现绩效考核精准化、风险管控有效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产品定价规范化等,有利于达成商业银行负债规模、价格、效益、风险的内在平衡。当然,需要对几个。
作者 杨鸿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