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由家族、家庭和师徒等场域进行传承。然而,随着社会关系和物质环境不断发生变迁,作为非遗传承主流群体的农村年轻人普遍“流失”,导致家庭领域不断分解甚至于消失,非遗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同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驱动下,各种非遗活动逐渐开始脱离本源,青年群体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产生了“异化”,因而亟需开拓既能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源、又能契合青年群体兴趣的传承路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主动承担起传承、保护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