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对偏误分析的研究到达一定高度,学界研究重点开始从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向对学习者的研究转移,研究目光更是落在了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产出的话语身上。偏误分析这一研究方向的出现不得不归功于科德将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区分为了“失误”与“偏误”两种类型([ 刘珣,2000)]。在偏误分析研究正盛时,拉里·塞林格也同样将研究目光放到了学习者身上,并通过研究和比较提出了同样重要的中介语假说。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习者从母语不断向第二语言靠近的过程。中介语就是在这一靠近过程中,学习者自身不断更新的心理语言系统,或称内在语言系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水平便是自身中介语水平的反映。塞林格在中介语一文中提出了“中介语和潜在系统”、“僵化”和“五个中心过程”([ 塞林格,1972)]等数个概念,为后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