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仍然散发着 芬芳和光辉。而唐诗则成为了历代文人吟诵、仿效的 经典之作。在浩如烟海的唐诗诗苑中,存在着一个共 同的文化现象——唐人写的许多诗歌,都是以汉朝为 题材的,比如“汉皇重色思倾国”“秦时明月汉时关”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等。唐朝为什么 要用汉来代替唐朝?伟大的大唐,为什么会对汉朝念 念不忘?这一现象是否仅仅是一种表象的艺术?这 是一种综合的结果吗?以汉喻唐,是唐人边塞诗中较 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既是一种抒情手段,也是一种情 怀的寄托,是一种爱国之情,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是 唐人以高适的《燕歌行》为代表的一种特殊形式。所 谓的“家国情怀”,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只 是还没有明确的概念。“家国情怀”这一理念,是中国 现代意识形态和文化发展的结果,它源于中华的优良 传统,具有多方面的内涵,是个体对国家的一种共有 的情感共振,它以爱国爱家为中心,是以儒家的仁爱、 敬畏和进取为基础的一种观念和情感。在构建家国 情怀的过程中,家与国共同体的观念是家国情怀的源 泉。在这首诗里,家国同构的思想就是对诗歌中战士 们保卫祖国的精神赞美。团体意识就是诗歌中士兵 们为了保卫自己的边境而付出生命的坚强信仰;而 “仁”的情怀就是有责任心的诗人能够心怀天下、悲 天悯人的感情根基。从《燕歌行》的前言来看,这是 一首关于边疆戍边的诗歌,作者是一位忧国忧民的 文人,令人肃然起敬。诗中虽有暗讽奸佞之徒,谎报 军情,但对保卫祖国的将士们的真诚赞扬与同情,却 更加打动人的心灵。
出处
《莲池周刊》
2024年第7期0106-0108,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