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荒诞与象征意味深长,描绘了主角格里高尔·萨姆沙惊异地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巨大昆虫的故事。本文旨在从陌生化的文学视角出发,探讨《变形记》中的异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变形计》人物、情节、主题的陌生化分析,解读了卡夫卡如何利用主人公的变形,对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异化进行揭露和批判。萨姆沙的变形不仅是对个体存在困境的直接隐喻,同时暗含了对现代社会中生活异化与人性缺失的深度反思。关键词:陌生化;人物;情节;主题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匪夷所思、古怪荒诞的情节和意象,给读者一种陌生的阅读体验。这种陌生化的写作手法不仅仅是卡夫卡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蕴含着深层次的哲学内涵和现实批判意识。运用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来分析《变形记》,能够帮助读者透过奇异的叙事表象,深入挖掘小说蕴含的丰富内涵。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日常生活的自动化会使人麻木,艺术的目的就是“陌生化生活、难化形式、增加感知的难度和时间强度”,通过陌生化的手法来打破自动化,使人重新感知事物的本质。卡夫卡正是运用了陌生化手法,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这一匪夷所思的情节设置,打破读者的常规阅读期待,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这一荒诞情节实际隐喻了人性的异化、个体的边缘化处境,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通过将日常生活“陌生化”,卡夫卡迫使读者跳出惯常思维,以新的视角审视周遭世界,领悟人性和社会的真相。一、陌生化理论概述(一)陌生化理论起源及发展陌生化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者 Viktor Shklovsky于 1917 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和感知方式,让人们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熟悉的事物,从而达到重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Shklovsky 认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趋于自动化,陌生化就是打破这种自动化,激活人们的感知,重新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敏感和体验。这一理论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和批评领域。陌生化常见的手法包括改变叙事视角、打乱时间顺序、变换语言风格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延缓读者的感知过程,增加阅读的难度,从而引发读者思考,达到审美和认知的双重目的。众多文学大师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等都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陌生化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对 20 世纪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家开始更加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和存在状态的描绘,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和变形来反映人的异化状况,表达了现代人的困惑、彷徨和反抗。表现主义、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都借鉴了陌生化理论的思想,力图通过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来揭示生活的荒诞性和人性的复杂性。陌生化理论不仅影响了现代主义文学,也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现代作家更加大胆地运用陌生化手法,通过拼贴、戏仿、多元互涉等方式,对各种经典形象和主题进行解构和重组,彻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边界,呈现出一种无序、混沌而又充满活力的多元景观。陌生化已经成为后现代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总的来说,一个多世纪以来,陌生化理论在文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表现力,拓展了文学表现的空间,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同时,陌生化所蕴含的对习以为常事物的反思精神,也为人们认识自我、观察社会提供了新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陌生化已经成为 20 世纪文学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