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究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 140例患者胃镜活检并实施ESD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ESD术后病理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诊断差异分析,设置为升级组、一致组、降级组,记录不一致情况出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ESD术后结果如下:123例LGIN患者中有12例早期胃癌,占比9.8%,7例为升级为HGIN,占比5.7%,87例为LGIN无变化,占比70.7%;其余17例降级为炎性反应,占比为13.8%。17例HGIN患者中,ESD术后病理结果有9例患者升级为早期胃癌,占比52.9%;4例患者为HGIN,占比23.5%;2例患者降级为LGIN,占比11.8%;2例患者降级为炎性反应,占比11.8%。一致组为91例,占比65%;升级组为30例,占比21.4%;降级组为19例,占比13.6%。三组在HP感染情况、病灶位置、年龄、性别资料上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三组在病灶个数、是否溃疡、肉眼分型、活检次数、病灶直径上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病灶个数、活检次数、是否溃疡、肉眼分型、病灶直径作为自变量,给予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到浅表凹陷型以及病灶存在溃疡属于术后病理结果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病理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灶直径在1cm以内。结论 针对在肉眼分型中出现浅表凹陷或是病灶有溃疡的患者,ESD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可能性较高,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而针对病灶在1cm以下的患者需注意在术后出现降级的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