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CT在诊断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以及CT值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讨论在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使用CT扫描的诊断准确性以及对CT值的分析。方法 整理了我院诊治的15例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假性组)和30例真正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组)的临床资料,总计45例,时间范围为2013年1月-2023年3月,同时选取血红蛋白升高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三组患者患者进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以及CT值进行分析,请对三组的脑沟裂血管区的平均CT值和相邻脑白质区的平均CT值进行计算,然后求出它们之间的差值(D)。结果 CT平扫表现: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可见脑沟裂血管区呈弥漫性对称性高密度征;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还可见脑实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脑沟裂变窄、消失。在患有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其脑白质区的平均CT值(26.84±2.45)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白质区平均CT值(30.64±2.56),P值小于0.05。同时,出血组、假性组以及对照组在脑沟裂血管区的平均CT值、脑白质区的平均CT值以及D值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沟裂血管区,出血组的平均CT值显著高于假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性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脑沟裂血管区平均CT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假性组的脑白质区平均CT值显著低于出血组与对照组,P值小于0.05,但是出血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脑白质区平均CT值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假性组与出血组的D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出血组的D值最高,高于假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区域相关改变和邻近脑白质的CT值对判断局部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与临床的早期发现以及治疗存在一定的价值,值得推广。
出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59-163,共5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