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离骚》“发愤抒情”的情感性悲剧美学价值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离骚》"发愤抒情"具有"愤"的情感性美学特质。"愤"作为作家主体的一种创作动力,不仅仅止于诗人自身的忧思,而是悲剧意识下集体主体所赋予的代表国家利益的公愤,是整个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其中包含着深广的忧患,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因而也具有普遍的审美意义,这也正是发愤抒情特有的情感性悲剧美学价值。
作者 王海英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58-60,共3页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 2[7]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70[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3[11]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 4徐志啸.论楚骚诗学[J].中国文学研究,2004(2):29-3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6

  • 1.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2.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3.十三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 4.楚辞补注[M].中华书局,1983..
  • 5顾易生、蒋凡.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6陈伯海蒋哲伦.中国诗学史第一卷,翁其斌著,福建:鹭江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9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