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走向理解:斯拉特瑞的后现代课程观 被引量:2

For greater understanding:Slattery’s Views on Postmodern Curriculum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课程研究的概念重建以来,课程学家们通常综合地、折中地吸取现象学、自传、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美学、神学、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解释学、混沌理论和批判理论中的一种或多种理论性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教育科学研究中,使得后现代课程的远景呈现出直觉、审美、回归、赋权、反讽、解构等特性,同时它是完全折中的、在联系的背景之中决定的、来自经验的,是量子的和宇宙的,并最终指向理解课程。
作者 孙来成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74-76,共3页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乐山师范学院科研课题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1]Patrick Slattery.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Era[M].New Youk & London:Garland Publishing.1995.
  • 2[2][美]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 3[3][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主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4[4][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5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北京:三联书店,2002.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16

  • 1余文森.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教育研究,2004,25(11):27-30. 被引量:223
  • 2熊川武.教育理解论[J].教育研究,2005,26(8):3-8. 被引量:47
  • 3[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 4[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68,476.
  • 5刘杨钺,刘戟锋.MOOC:传统型大学面临的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26.
  • 6汉荛斯.审美经验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30.
  • 7McTighe,J. ,Wiggins,G..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Handbook [M]. Aleandria,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9.
  • 8M.Heidegger.Being and Time[M].The Camelot Press Ltd, 1962.
  • 9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EB/OL].[2014-10-27].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llaborative_innovation_network.
  • 10朱德全.论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J].教育研究,2008,29(8):72-76. 被引量:4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