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启蒙运动与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发起了一场以"继承五四、超越五四"为号召的新启蒙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建设新文化原则,尤其是对文化民族性和大众化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基础。
作者
卢毅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30,共5页
Changbai Journal
基金
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2BJALS027)的成果之一
关键词
新启蒙运动
民族性
大众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
分类号
G12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6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1
黄一兵.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启蒙”思潮研究[J]
.中共党史研究,2002(2):49-53.
被引量:11
2
马千里.关于新启蒙运动的再认识[J]苏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06).
3
俞红.
论新启蒙运动[J]
.浙江社会科学,2000(6):110-112.
被引量:14
4
冯崇义.
论30年代夭折的“新启蒙运动”[J]
.开放时代,1999(3):56-63.
被引量:13
5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的反思和超越[J]学术论坛,1997(04).
6
方敏.
论新启蒙运动[J]
.中州学刊,1997(2):132-137.
被引量:5
7
姜文荣.
浅析新启蒙运动[J]
.学海,1994(4):70-73.
被引量:3
8
黄岭峻.
新启蒙运动述评[J]
.近代史研究,1991(5):192-205.
被引量:9
9
吴承仁.吴承仕文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816页.
2
张申府.《论中国化》[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88页.
3
.《艾思奇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55页.
4
艾思奇.《什么是新启蒙运动》,丁守和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下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170页.
5
张申府.《什么是新启蒙运动》,《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6
《新哲学者的自己批判和关于新启蒙运动的建议》[J].读书生活,9(1936).
7
《论新启蒙运动》[J].新世纪,2(1936).
8
《新启蒙运动和中国自觉运动》[J].文化粮食,1936,.
9
朱光潜:《中国思想的危机》,《大公报》,1937年4月4日
10
《新启蒙运动的建议》[J].读书生活,.
共引文献
25
1
张光芒.
新启蒙运动与五四启蒙运动比较论[J]
.江西社会科学,2001,21(9):59-63.
被引量:8
2
欧阳军喜.
论新启蒙运动[J]
.安徽史学,2007(3):54-62.
被引量:13
3
李建勇,谭业庭.
1938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J]
.甘肃理论学刊,2008(2):84-88.
被引量:8
4
李建勇.
也谈毛泽东为什么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3):31-38.
被引量:5
5
王胜.
新启蒙运动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2008(4):9-13.
被引量:2
6
李建勇.
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研究述评[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56-60.
被引量:6
7
王刚.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语境动因[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2):46-53.
被引量:4
8
李振印.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特征[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5):516-520.
被引量:3
9
张艳.
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J]
.史学月刊,2009(12):69-78.
被引量:3
10
李庆霞.
中西现代化转型之文化启蒙差异探究[J]
.北方论丛,2010(1):133-13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66
1
翟爱玲.
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J]
.党史文苑,2004(8):7-16.
被引量:2
2
林甘泉.
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J]
.历史研究,1992(2):20-37.
被引量:3
3
张艳国.
再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1):14-20.
被引量:5
4
皇甫晓涛.
抗战前后文化思潮与“东方文化复兴”的历史主题及其发展[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6):15-20.
被引量:6
5
方敏.
论新启蒙运动[J]
.中州学刊,1997(2):132-137.
被引量:5
6
冯崇义.
论30年代夭折的“新启蒙运动”[J]
.开放时代,1999(3):56-63.
被引量:13
7
王若水.
“国防哲学”就是投降哲学——评陈伯达的“新启蒙运动”[J]
.社会科学战线,1978(1):36-44.
被引量:2
8
文师东.
文化革命的新阶段——学习《新民主主义论》一书札记[J]
.江淮论坛,1964(2):25-30.
被引量:1
9
项立岭.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不断革命論和革命发展阶段論的学說——《新民主主义論》学习笔記[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7(2):40-45.
被引量:1
10
马庚存.
现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航标──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0(2):60-6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王刚.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语境动因[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2):46-53.
被引量:4
2
姚宏志.
“新启蒙运动”概念的首倡者是邓演达[J]
.中共党史研究,2011(6):120-123.
被引量:2
3
张卫波.
新启蒙运动与左翼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J]
.人文杂志,2013(9):90-95.
被引量:1
4
姚宏志.
新启蒙运动研究70年[J]
.安徽史学,2014(3):149-157.
被引量:1
5
吴起民.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17(5):101-116.
被引量:3
6
康桂英.
论新启蒙运动[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5):6-9.
被引量:1
7
黄延敏,朱航正.
从审视封建到利用传统——新启蒙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容受与推演[J]
.政治思想史,2022,13(3):64-7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游海华,张兆金.
关于创新苏区史研究的几点看法[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4):102-106.
被引量:1
2
姚宏志.
新启蒙运动研究70年[J]
.安徽史学,2014(3):149-157.
被引量:1
3
吴起民.
从文件到文本: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研究的多维史料观[J]
.中共党史研究,2018(11):35-46.
被引量:3
4
翟亚柳.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内邓演达研究综述[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212-217.
5
李庆荣.
“内涵式发展”与“医改”语境下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
.传承,2015(3):88-89.
6
王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中被忽视的域外因素——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考察范围[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0(3):48-56.
被引量:3
7
黄天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民主改革运动问题研究述论[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4(3):49-58.
8
尹占文,王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学理论,2019(5):29-30.
9
许宁.
张申府对罗素哲学的阐释与建构[J]
.衡水学院学报,2021,23(2):64-69.
10
王海军.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建构的逻辑理路与价值意蕴(1919—1949)[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5):93-103.
1
何娣,朱喆.
江苏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9(5):234-236.
被引量:13
2
卫金桂.
论抗战爆发前后的新启蒙运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14-17.
被引量:1
3
李帆,窦淑庆.
改善文化民生策略研究初探[J]
.青春岁月,2012,0(4):195-195.
4
许纪霖.
沪港文化交往的新阶段[J]
.上海艺术家,1997,0(2):15-15.
5
韩顺法,樊飞燕.
文化民生建设的路径探索[J]
.改革与开放,2015(17):8-10.
6
骆威.
“两富”浙江与文化强省建设中文化的民生使命与实现路径[J]
.文化艺术研究,2013,6(4):37-43.
被引量:1
7
杨静如.
民俗文化在文化惠民工程中的作用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7):154-156.
被引量:1
8
杨静如.
民俗文化开发价值探析[J]
.前沿,2010(24):163-165.
被引量:9
9
徐清泉.
以创新意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
.领导之友,2008(1):42-43.
10
王建明.
抗战爆发前留日学人对日传播中国文化的特点[J]
.东北亚学刊,2015(2):58-64.
长白学刊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