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6-18,42,共4页
Population &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11
-
1周夷谷,于丽莎.出生人口数量增多是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的主要内容——兼与查瑞传老师商榷[J].人口研究,1992,16(5):25-28. 被引量:2
-
2查瑞传.我国第三次出生高峰不是一次生育高峰[J].人口研究,1991,15(3):7-14. 被引量:5
-
3冯方回,杨晓雯.生育高峰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0(2):53-59. 被引量:1
-
4刘瑛瑛,李国经,谢英.全国及各地区生育高峰的特征[J].人口与经济,1989(3):8-12. 被引量:1
-
5马瀛通.出生高峰的界定及对我国第一、二次出生高峰若干问题的探析[J].人口与经济,1994(2):11-19. 被引量:2
-
6王峥,张恒利.略论中国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18. 被引量:1
-
7马瀛通.控制出来的“三大”人口高峰及相关学术悖论[J].中国人口科学,2006(1):2-9. 被引量:6
-
8陈友华.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若干认识问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1):30-41. 被引量:33
-
9张心侠,张丽雯.人口控制的巨大成绩──对我国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回顾分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6(4):30-32. 被引量:2
-
10李建新.风险社会与中国人口结构安全[J].中国研究,2005(1):177-18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陈友华.从分化到趋同--世界生育率转变及对中国的启示[J].学海,2010(1):26-34. 被引量:18
-
2马妍.吉年生吉子?中国生肖偏好的实证研究--基于1949~2008年出生人口数[J].人口研究,2010,34(5):104-112. 被引量:12
-
3陈友华.机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新去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9(2):7-12. 被引量:10
-
4马妍.出生队列规模变动对队列成员教育成就的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4,38(3):67-80. 被引量:1
-
5董克用,张栋.人口老龄化高原背景下加快我国养老金体系结构化改革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6):13-25. 被引量:28
-
6谭远发,孙炜红,周云.生肖偏好与命运差异——为何“龙年生吉子,羊年忌生子”?[J].人口学刊,2017,39(3):32-43. 被引量:6
-
7董克用,张栋.高峰还是高原?——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态及其对养老金体系影响的再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7(4):43-53. 被引量:57
-
8马妍.北京出生人口规模变动中的生肖偏好和避讳研究[J].青年研究,2017(6):36-45. 被引量:5
-
9杨菊华.中国的“最低生育率”:全球视角和地方视角的思考[J].中国研究,2009(2):1-33.
-
10马妍.出生队列规模变动对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不良的影响[J].青年研究,2019,0(6):37-48. 被引量:1
-
1徐飞.“伍德斯托克现象”:美国青年文化的演变[J].中国青年研究,1996(1):24-27. 被引量:4
-
2声音[J].中华儿女,2013(23):5-5.
-
3王亚君,侯清芬(指导老师).那束火红的康乃馨[J].现代语文(初中读写与考试),2005(10):42-42.
-
4跃子.守住你的尊严[J].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08(6):64-64.
-
5陈凤丽.美国"雅皮士"时髦去军训[J].视野,2000(8).
-
6书坛精英[J].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0(6).
-
7吴子长.明星是谁惯坏的?[J].当代戏剧,1999(2):62-62.
-
8谢鹏.经济第一主义的危害[J].兰州学刊,1989(4):42-45.
-
9西蒙·沃勒尔,斯眉(译).卧底特工,只为夺回国宝名画[J].看世界,2010(5):74-76.
-
10王东京.繁荣来自竞争[J].时事(时事报告中学生版),2002(6):26-2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