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被告人品格证据对量刑的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谈到被告人品格证据的时候,一般是在证据规则层面上来讨论的。但是被告人品格证据却在量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被告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可以说是重要的量刑情节。本文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相应证据规则,并就本土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作者
汤燕
机构地区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34-35,共2页
Journal of Yan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关键词
被告人品格证据
量刑
中国化
分类号
D915.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1
王利平.
简析品格证据[J]
.法制与社会,2007(3):491-492.
被引量:6
2
严然.
情节加重犯若干问题研究[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6,20(3):52-56.
被引量:6
3
叶厚隽.
试论刑罚个别化根据:人身危险性[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126-128.
被引量:16
4
刘立霞,田野.
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相关性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54-58.
被引量:12
5
何家弘,姚永吉.
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J]
.比较法研究,2003,17(4):55-68.
被引量:65
6
蔡巍.
美国联邦品格证据规则及其诉讼理念[J]
.法学杂志,2003,24(4):66-68.
被引量:14
7
黄士元,吴丹红.
品格证据规则研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4):82-94.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何家弘.
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J]
.人民检察,2001(10):9-12.
被引量:34
2
初炳东,许海波,邢书恒.
论新刑法中的包容犯与转化犯[J]
.法学,1998(6):45-47.
被引量:38
3
周光权,卢宇蓉.
犯罪加重构成基本问题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5):66-76.
被引量:36
4
季美君.
英国刑事证据法中的品格证据[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5):82-87.
被引量:10
5
赵廷光.
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J]
.法商研究,1995,13(1):20-26.
被引量:18
6
谢正权.
论量刑的刑罚个别化原则[J]
.政法论坛,1988,6(1):18-22.
被引量:3
7
周洪波,吴华清.
论刑罚构成要素[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50-54.
被引量:5
8
[美]乔恩·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页.
9
[1]J. Inciardi, Criminal Jus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9.
10
[2]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123
1
何挺,李青.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定罪中运用被告人品格证据之思考——以U.S.v.LeMay案为例的分析[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0,0(1):24-32.
被引量:4
2
周俊彦.
论刑事证据审查的相对分离模式[J]
.湘江青年法学,2020(2).
3
郑飞.
证据属性层次论——基于证据规则结构体系的理论反思[J]
.法学研究,2021(2):123-137.
被引量:41
4
邢环中.
孤证不能定案——中国版的证据补强规则[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104-106.
被引量:7
5
范红达.
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S1):32-33.
6
韩波.
宽容的界限:事实认定中的非法证据排除——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分析[J]
.清华法学,2008,2(6):38-53.
被引量:10
7
范红达.
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研究[J]
.人大法律评论,2012(2):105-130.
被引量:1
8
秦策.
美国证据法上推定的学说与规则的发展[J]
.法学家,2004(4):114-120.
被引量:18
9
蔡杰,汪键.
英国相似事实证据规则简介[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1):120-126.
被引量:5
10
汪键.
刑事诉讼品格证据微探[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3(5):78-82.
同被引文献
12
1
刘立霞,田野.
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相关性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54-58.
被引量:12
2
崔振华,刘贵峰.羁押期间表现关乎量刑轻重[N].检察日报,2008-04-11(2).
3
朱锡轶,卢志坚.苏州沧浪:末成年人羁押表现纳入量刑建议[N].检察日报,2008-09-10(2).
4
钱学敏.律师参与刑辩不过两成[N].检察日报,2009-06-08(7).
5
刁沈云,张傲冬.量刑建议应征求被害人意见[N].检察日报,2005-06-08(3).
6
海泽尔·肯绍尔.解读刑事司法中的风险[M].李明琪,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7.
7
李亚文,杜立婕.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13.
8
胡利敏.
我国女性犯罪的原因分析与防控体系构建[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3-47.
被引量:4
9
孙启亮.
从调研中看社区矫正[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8,20(4):72-79.
被引量:1
10
徐颖.
社区矫正:二元化刑事政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J]
.犯罪研究,2009(4):18-2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刘丹,邓思清.
量刑建议制度探析——以重庆市A区检察院量刑建议工作为调查分析样本[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6):84-89.
被引量:7
2
庄乾龙.
社区矫正执行衔接问题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1):82-87.
被引量:6
3
刘立霞,王文晓.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社会调查制度[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4):55-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刘宁,史栋梁.
量刑建议制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反思[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69-73.
2
林喜芬.
论量刑建议的运行原理与实践疑难破解——基于公诉精密化的本土考察[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29(1):121-129.
被引量:19
3
谢奎柱,李雅萍,王志斌.
我国量刑建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中国监狱学刊,2011,26(2):63-66.
4
刘鹏,王占洲.
量刑建议的技术分析——以《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为视角[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0-33.
5
苏镜祥.
量刑建议实证分析——以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采纳率为对象[J]
.政治与法律,2013(2):151-160.
被引量:20
6
刘强,武玉红,马晓,姚佳慧,张静燕,樊阳光,钟旭芬,齐晓阳,王佳毅,张亚楠,杨菲,王慧婷,顾春雷,唐讳凤,张昆,汪丽娜.
2012年社区矫正研究综述[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1):49-65.
7
李昌林,王欢欢.
刍议量刑建议书[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19-24.
被引量:1
8
甘勇,刘娅.
关于治安防控体系化视角下社区矫正工作主体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4):68-68.
9
董纯朴.
构建新型社会治安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以取消劳教制度后多层面强化社会治安管理为视角[J]
.公安研究,2014,0(11):13-21.
被引量:1
10
甘秉玉.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法律完善[J]
.学理论,2015(1):136-137.
被引量:1
1
汤燕.
被告人品格证据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5):37-37.
2
戴才智,白雪锋.
论我国被告人品格证据在量刑中运用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5):122-123.
3
艾阳,肖婧.
谈被告人品格证据在公诉部门的运用[J]
.法制与经济,2013,22(12):67-68.
4
冯强.
论被告人品格证据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运用[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23-25.
被引量:2
5
曹瑾,徐安然.
构建量刑中的被告人品格证据运用规则[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9):132-133.
被引量:3
6
文冠斌.
被告人品格证据对刑事裁判之影响——以基层法院G为样本[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1(2):186-206.
7
何文全,郭琳佳.
消费者保护法立法精神之考察[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8(1):71-73.
被引量:1
8
王艳艳.
论我国刑事起诉书改革——以被告人品格证据的应用为视角[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11):97-97.
9
刘立霞,张晶.
以模糊视角审视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的品格证据[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7):76-84.
被引量:7
10
白静.
性侵犯案件中被告人品格证据的本土化研究——基于法律逻辑学之模糊理论[J]
.法制与经济,2010,19(6):19-20.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