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美国奶牛改进公司估计,每年因不孕而淘汰奶牛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5亿美元,仅纽约一个州每年损失即达2000万美元之多。据诺兰估计,群体中约12%为白犊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些有害基因而致母牛不孕,约占不孕牛只总数的5%。鉴于国内白犊病资料奇缺,笔者认为对此病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白犊病这个术语,约自1900年开始使用,指母牛生殖器官的严重缺陷,因其主要见于白色短角牛中而得名。最常见者为一侧或两侧子宫后部发育不全;当两侧子宫角皆罹病时,亦影响子宫颈和阴道,在阴道处有持久性的处女膜,但阴门、卵巢和输卵管属于正常。笔者在重庆市前进园艺场奶牛队通过临床直肠检查,阴道检查并参照病史资料,确认一头黑白花奶牛患了白犊病,其临床症状是,发情正常,但发情期中无任何分泌物自阴门排出。输精时发现阴道内有一完整无孔的处女膜阻挡,致输精器不能向更深的部位探插。通过两次直肠检查均未找到子宫颈,相隔17d作第二次直肠检查时,子宫角明显膨大且无胎并发现两侧缪勒氏管賸件(賸件是指缪勒氏管的剩余部份)。解剖特征为卵巢、输卵管发育正常。两侧子宫角呈节段性囊肿轻度扭转并重叠在一起。在两侧囊肿的子宫角后部发现原始如索状乳白色缪勒氏管,两者在其后部融合而形成子宫颈的原基。这些管道之间都互不相通。在阴道穹窿的中央发现子宫颈外口的原基,为盲口,且不与子宫颈原基相通。病牛两侧性子宫后部发育不全,是由两对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所致的遗传病。按照Spriggs的白犊病分类法,此病例属第Ⅰ型。理论上,通过随机交配方式,在群体中可产生约6%为白犊病有害基因的携带者,其有害基因在牛群中广为传播,占不孕牛只总数的5%。
出处
《中国奶牛》
2007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China Dairy C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