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课程视野下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才能保证新课程的实施。通过解读体育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从教育现念、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三方面提出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并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
曹强
机构地区
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中学高级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第S1期292-294,共3页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师
专业化发展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吴雪萍,金昌龙,周李莉.
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探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72-75.
被引量:44
2
罗泽燕.
如何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J]
.中国学校体育,2005,24(1):57-58.
被引量:9
3
陈作松,季浏.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370-371.
被引量:118
4
张美云.
传统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的比较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62-6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3
2
樊炳有.
普通高校实施体育健康课程的理性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90-91.
被引量:17
3
雍世仁,黄生勇.
现代学校体育过程的理性思考[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92-93.
被引量: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200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
6
刘捷 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
Rudjuinbull 著 方俊明 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
8
LyndaFielstein&PatriciaPhelps 著 王建平 译.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6-30.
9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王策三.教学认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共引文献
170
1
王云珂,吕志伟,袁天琪.
我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热点区域构成现状可视化分析[J]
.内江科技,2022,43(9):98-100.
2
刘羽梦,马鹏帅,邴川.
教师主导在体育课程实施策略中的作用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17,0(7X):27-27.
3
陈丽,孙天明.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z1):48-51.
被引量:14
4
杨敏,邹会峰.
延大附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
.科学时代,2009(1):217-218.
5
乐政武,徐永生.
试论中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体育教师“新角色”[J]
.文教资料,2006(26):162-163.
6
翁艺坚.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适应体育课程改革[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08-110.
被引量:2
7
陈雨.
沈阳市中学篮球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运动,2012(4):59-61.
8
郝小妹.
潍坊市奎文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结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潍坊学院学报,2013,13(4):79-81.
9
冯亚,陆乐.
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30-831.
10
董翠香,胡学明,霍军.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1):125-126.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10
1
尚大光.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风娟.浅析课改后体育与健康新概念[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4
黎世荣.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体育课程衔接[J].中国体育报,2009(11):67-68.
5
徐晓玲,赵净.
体育与健康课教改中的认识误区[J]
.新课程(下),2005,0(2):27-27.
被引量:1
6
路明,杨太兴,冯远胜.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1,19(3):63-64.
被引量:45
7
卢元镇.
当今学校体育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6.
被引量:49
8
万小娟.
关于中小学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09(43):231-231.
被引量:1
9
赵三元.
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
.学周刊(上旬),2010(9):112-113.
被引量:2
10
许明杰.
中小学体育课衔接教学探析[J]
.体育世界,2012(12):94-9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丹,柳瑞芝,何景立.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5):231-231.
2
张菊萍.
怎样做好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衔接[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12):77-77.
1
庄培波.
这样做对吗?[J]
.当代教育科学,2003(12):39-39.
2
安钢.
浅谈新课程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3):170-170.
3
王延萍.
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
.高师理科学刊,2003,23(2):59-59.
4
李波.
学分制下高校教师自我成长探究[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2):115-116.
被引量:2
5
顾书龙.
浅论高师院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3(4):112-114.
6
李静.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大江周刊(论坛),2010(12):88-88.
7
严仲连.
“入世”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J]
.幼儿教育,2003(2):10-11.
8
单从凯.
学习型社会与远程开放教育[J]
.远程教育杂志,2004,22(6):7-8.
被引量:4
9
艾民.
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WTO[J]
.辽宁教育研究,2002(6):79-80.
10
王端庆,黄修权,陈兴芳.
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J]
.辽宁教育研究,2002(9):54-58.
被引量:6
宜春学院学报
2007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