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社会性质组织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
1
An analysing of power system of the organization with the nature of under worl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及其犯罪活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巨大的威胁,打击和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犯罪除了对该组织的外部表现形式和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外,更有必要以自组织视角对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内外打防的双拳出击模式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作者
陈立云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处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7-60,共4页
Journal of Wuhan Public Security Cadre’s College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
犯罪动力机制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崔敏.
黑社会犯罪论纲[J]
.公安大学学报,2002,18(1):8-20.
被引量:17
2
[2][美]史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M].郑晓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55.
3
周良沱.
黑社会性质组织:一种另类权力的解读[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4):22-2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马占伟.
从治理理论看我国警察权的走向[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3):5-9.
被引量:5
2
姜南.
浅析黑社会组织的“沉默和保密规则”[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3):89-9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0
1
陈立云.
黑社会性质组织界定新探[J]
.西部法学评论,2007(5):25-27.
2
谢勇,王燕飞.
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3):83-94.
被引量:9
3
谢勇,王燕飞.
论有组织犯罪研究——十年回顾、评价与前瞻[J]
.犯罪研究,2005(3):19-35.
被引量:9
4
郭子贤.
对我国各种“黑社会组织”概念的界说[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87-89.
5
郭子贤.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77-83.
6
郭子贤.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1):23-27.
被引量:3
7
陈立云.
略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界定[J]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5):83-87.
8
陈立云.
黑社会性质犯罪防控体系设计视角选择新探[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1):37-40.
9
李松梅,常铮,贾晓光.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因论[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1):43-46.
被引量:1
10
吴爽.
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综述(1994-2007年)(下)[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24(3):113-12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
1
任燕红,向晓春.
浅谈中外有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J]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46-49.
被引量:1
2
莫洪宪,曾彦.
中部地区有组织犯罪实证研究——对湘、豫、鄂犯罪组织特征的调查分析[J]
.社会科学家,2010,25(1):86-9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郝振明,张晨,张广山.
有组织犯罪视角下看组织建设[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74-76.
1
张云.
公司自治的表现形式[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9(3):84-87.
被引量:6
2
蔡学军.
浅析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3):35-36.
3
丁夏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J]
.西安社会科学,2011,29(1):50-51.
4
汪娇柳,黄河.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分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6):96-100.
被引量:1
5
金丽婷.
论不动产登记制度[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14.
被引量:5
6
李影.
新型社区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机制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3,0(6X):109-109.
7
杜文.
当前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J]
.科教文汇,2008(16):139-140.
8
赵正斌.
实绩的表现形态与正确把握[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1994,9(1):57-59.
9
幸燕.
浅谈物权变动中公示、公信原则的适用[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2-45.
10
郭宇强.
工会工作职业化的动力机制分析[J]
.中国工运,2008(12):47-49.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