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工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依据不同级配的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数据,利用灰关联分析法分析了骨料级配指数、沥青含量、填料含量、沥青混凝土视密度、沥青密度等指标对沥青混凝土孔隙率的影响程度,并得出各相关因素对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影响程度的排序结果。为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进行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
辛景峰
余梁蜀
任少辉
机构地区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123,共3页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
孔隙率
灰关联分析
分类号
TV431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3]祁世京.土石坝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2.
同被引文献
30
1
袁其华,师国玮,王雅宁.
盐冻循环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9,0(36):86-86.
被引量:2
2
李文祥,张维.
卡洛特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碾压试验研究[J]
.人民长江,2020(S02):189-192.
被引量:2
3
余梁蜀,丁治平,付世传,晋晓海.
基于正交试验的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素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2):51-53.
被引量:9
4
王为标.
土石坝沥青防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
.水力发电学报,2004,23(6):70-74.
被引量:36
5
余梁蜀,马斌,王文进,许庆余.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层配合比优选方法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4,23(6):75-79.
被引量:17
6
屈漫利,王为标,蔡新合.
冶勒水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防渗性能的试验研究[J]
.水力发电学报,2004,23(6):80-82.
被引量: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L/T5363-2006.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DL/T5411-2009.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L/T5362-2006.水工沥青混凝土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10
甘霖.
水工沥青混凝土材料与配合比[J]
.水电站设计,1998,14(1):102-10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叶永,王凤,蔡宜洲.
基于正交试验的沥青混凝土防渗性影响因素评价[J]
.人民长江,2014,45(13):69-71.
被引量:2
2
张勇.
米兰河工程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6):209-213.
被引量:4
3
赵承清,张国辉,杨振东,张太平,陈志军.
心墙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0(2):97-10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勇.
米兰河工程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6):209-213.
被引量:4
2
张文.
酸性材料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的影响分析[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7(6):34-36.
被引量:1
3
任恒谊.
引黄济青输水渠衬砌材料混凝土力学试验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2021(3):138-143.
被引量:12
4
丁立鸿,谭凡,潘家军.
驮英水库大坝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
.红水河,2021,40(2):70-74.
5
赵承清,张国辉,杨振东,张太平,陈志军.
心墙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0(2):97-102.
被引量:1
6
何国勤.
去学水电站堆石坝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与性能研究[J]
.四川水利,2023,44(5):18-22.
被引量:1
7
罗兆涛.
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心墙石渣 坝室内配合比试验研究[J]
.人民珠江,2023,44(S02):456-461.
1
王铁生,贾存,李浩.
灰关联与混合模型相结合在大坝变形中的应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30(3):18-20.
2
张楚楚,孙少锐,王帅,唐凯.
马河崩塌体边坡稳定程度敏感性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3):52-56.
被引量:2
3
崔振才,田文苓,吕广.
系统层次灰关联分析与应用[J]
.水电能源科学,1998,16(4):41-45.
被引量:2
4
周围.
一切从结果出发——浅谈配比中的各项指标[J]
.北京公路,2005(2):39-39.
5
李翔.
玛纳斯河径流量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
.新疆水利,2015(5):29-34.
6
蔡明科,胡国杰,许义和,杨婷.
宝鸡市地下水位动态变化驱动因子主成分分析[J]
.人民黄河,2011,33(4):38-39.
被引量:1
7
王文进.
有关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的一些计算问题[J]
.陕西水力发电,1996,12(1):45-48.
8
曾刚,凤宏亮,曹双利.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水利工程综合评标方法及应用[J]
.电网与清洁能源,2008,24(7):66-69.
9
陆耀波,欧阳志勇.
灰关联分析与BP人工神经网络在土石坝震害群体预测中的运用[J]
.华南地震,2014,34(B04):90-94.
10
刘益锋,任旭华,张继勋.
基于灰关联理论的围岩参数敏感性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8):97-99.
节水灌溉
2007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