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Music Research
共引文献15
-
1张振涛.二泉上六十轮中秋月[J].中国音乐学,2010(2):6-22. 被引量:3
-
2牛小凤.吴祖强“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综合分析”[J].音乐创作,2013(1):108-110. 被引量:2
-
3王陶雅.浅析阿炳及其《二泉映月》的创作[J].音乐时空,2014(1):69-69.
-
4方岳民.“跪”的有理由——浅析《二泉映月》的人文意蕴[J].艺术科技,2014,27(2):215-215.
-
5钱彤.从阿炳到刘天华——音乐传播视阈下的中国民族器乐发展[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1):64-68. 被引量:1
-
6王颖.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综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1):71-72.
-
7彭子华.人生、历史、社会、国家——《二泉映月》的时代建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3):121-128. 被引量:3
-
8张春蕾.民间音乐思维的转变与丢失——作为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二泉映月》[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1):52-59.
-
9徐宁健.《二泉映月》的成功及相关问题思考[J].艺术百家,2016,32(A01):270-275.
-
10于伟芹.浅析二胡曲《二泉映月》[J].河南农业,2011,0(4X):57-5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0
-
1施咏.刘天华及“刘氏三杰”研究述评(上)[J].音乐研究,2008(2):117-122. 被引量:3
-
2张慧元.刘天华两首二胡曲的再认识[J].中国音乐,1996(1):33-34. 被引量:7
-
3刘育和.忆父亲刘天华[J].人民音乐,1992(10):2-5. 被引量:9
-
4施咏.也谈"二泉琴"——兼与黄安源先生商榷[J].人民音乐(评论),2004(9):41-43. 被引量:6
-
5施咏.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J].音乐研究,2005(4):111-119. 被引量:16
-
6施咏.中西调和 相得益彰--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研究[J].音乐研究,2009(2):86-95. 被引量:10
-
7施咏.说唱风格钢琴曲创作初探[J].人民音乐,2012(7):32-35. 被引量:3
-
8施咏.民族调式教学新论三题[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6,35(1):120-126. 被引量:2
-
9田可文.百年历程:中国音乐史著作的撰写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4):127-136. 被引量:10
-
10施咏.阿炳的“朋友圈”——交往史视域下阿炳的音乐观念与行为探究[J].中国音乐,2022(2):127-134. 被引量:2
-
1王俊峰.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J].大舞台,2011(12):124-125. 被引量:3
-
2兰草.记“如意杯”成才之路大奖赛[J].人民音乐,1988(11):35-36.
-
3韩露.刘天华的文献综述报告[J].神州,2013(9):209-209.
-
4段启星.二胡曲《秧歌情》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12(18):30-30.
-
5左峰.浅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演奏艺术[J].咸宁学院学报,2011,31(4):99-100. 被引量:1
-
6孔晓丹.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演奏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25(6):153-156.
-
7吉内特·樊尚多,严敏.“新浪潮”改变了明星的本质[J].电影新作,2010(1):37-39.
-
8龚和德.佐临——导师型导演大师[J].话剧,2006(4):32-35.
-
9宋备.浅析苏天赐艺术思想的特点——读苏天赐文集有感[J].青年文学家,2014,0(1X):70-71.
-
10中国传统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袁静芳[J].音乐研究,2009(5):131-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