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109-,共1页
Journal of Shihez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9
-
1李培根.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17-18. 被引量:168
-
2温刚,刘海峰,林宏生.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3):69-70. 被引量:14
-
3张欣兰,肖云龙.论主动实践教学改革的三大障碍[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1):111-113. 被引量:6
-
4刘刚.论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理论观察,2007(2):124-125. 被引量:6
-
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Z](2006-2020).
-
6李培根.创新实践.不是单纯“做习题”[EB/OL].http://www. snweb. com. cn,2006-8-6.
-
7李春生.美国和俄罗斯关于创新教育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11):39-43. 被引量:46
-
8赵铭锡,薛彦华.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因素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4):63-67. 被引量:13
-
9伍红林.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演变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3(6):15-1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27
-
1胡艳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方法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27(6):12-14. 被引量:16
-
2刘华,李兰君,高飞燕.“线性控制系统”课程创新性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41-143. 被引量:1
-
3刘浩然,刘军,李静.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素质与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美术大观,2010(5):170-171. 被引量:2
-
4杜宇波.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7(8):242-243. 被引量:3
-
5魏克湘,刘迎春,傅彩明,谢骐.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0(4):103-105. 被引量:10
-
6蔡红娟,蔡苗,黄冠斌,殷小贡.倡导“主动实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6):142-144. 被引量:7
-
7胡允银,张英杰,谢志昂.运用建构主义“知识、意识、能力、行为”四位一体构建高校知识产权普及型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8):41-44. 被引量:3
-
8乔雪,卢海军.“3S”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11(11):156-156. 被引量:1
-
9李悦辉.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七要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6):82-85. 被引量:6
-
10蒋永荣,李天煜,梁英.大学生创新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5):58-59. 被引量:6
-
1张丽娜.也谈班队活动的开展[J].陕西教育(教学),2010(1):122-122.
-
2龚海军.转变思想 改革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3(35):96-96.
-
3周红旗.雷锋精神在德育中的作用[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1,0(14):52-52.
-
4赵睿.“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J].小学科学,2012(4):40-40.
-
5陈薛俊怡.跳出圈子看问题[J].师资建设,2009,22(12):24-25.
-
6崔得胜,张军.激疑思问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05(5):26-27. 被引量:2
-
7李洁.张扬个性,成就作文之美[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6):87-87.
-
8毋琳,房彩丽,吕超.浅谈计算机专业的多媒体教学[J].高教论坛,2006(3):140-142.
-
9叶海智,梁玉珍.对“去问题教育”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8-9. 被引量:1
-
10邱明浩,单丹,孙作青,赵浩轩.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0(6X):171-171.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