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诗学与古代朝鲜时调歌辞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朝鲜李朝时期,朝鲜汉诗人对中国汉诗所表现的主题、采用的艺术形式及审美标准进行了大量借鉴,并与本国的民歌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时调。时调歌辞的发展衍变表明:汉文诗歌的发展,使朝鲜国文诗歌得到艺术上的提升和创作发展的机会;而朝鲜国文诗歌反过来又推动朝鲜汉诗的进步发展和本民族特色的形成。
作者
严明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7-132,共6页
Study & Explora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05BZW003)
关键词
汉诗学
古代朝鲜汉诗
时调歌辞
东亚汉诗文化
分类号
G115 [文化科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3]费正清,赖肖尔,克雷格.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308.
2
赵润济.韩国文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2..
3
[3]朴乙洙.韩国时调大事典(下)[M].汉城:探求堂,1992:1528.
共引文献
3
1
任晓丽,梁利.
朝鲜古典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106-110.
被引量:1
2
杨万娟.
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初探[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10-14.
被引量:20
3
毛翰.
海上箕封礼义乡,曾修职贡荷龙光——朝鲜历代汉诗概观(1)[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30-3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
1
任晓丽.
试论朝鲜时调的产生[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16(1):57-61.
被引量:1
2
姜镕泽.
时调的文体特征[J]
.当代韩国,2005(3):81-85.
被引量:1
3
赵迎菊.
语言文化学及语言文化意象[J]
.外语教学,2006,27(5):47-49.
被引量:12
4
尹允镇.韩国文学史[M]{H}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
许辉勋;蔡美花.朝鲜文学史(古代中世部分)[M]{H}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
6
金荣晃.民族文化与语言[M]平壤: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2006.
7
尹素英.韩国文化史[M]语文学社,2006.
8
庄秀芬.
古代朝鲜女性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J]
.理论界,2009(2):142-143.
被引量:3
9
庄秀芬.
古代朝鲜女性汉诗中“酒”的意象[J]
.沈阳大学学报,2009,21(4):101-103.
被引量:3
10
王铭玉.
语言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观照[J]
.中国社会科学,2011(3):157-169.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2
1
崔松虎.
试论民族文化心理取向对朝鲜古时调语言的影响[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27(6):5-9.
被引量:1
2
邱佳林.
朝鲜女性汉诗创作特色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5):186-1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崔松虎.
论朝鲜语象征副词的构词方式及文化内涵[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1):19-23.
2
赵雪纯.
浅析李氏朝鲜王朝时期女性民谣诗歌——以婆家生活民谣诗为例[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9,0(1):115-117.
1
薛涛.
彝汉诗学中“风”、“骨”内涵之比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40-42.
被引量:1
2
庄秀芬.
古代朝鲜汉诗《大同江》中“南浦”考辩[J]
.山东文学,2010(9):93-94.
3
卢盛江.
《文镜秘府论》对属论与日本汉诗学[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0(4):74-80.
4
汤力群.
英国诗歌的社会功能[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18(2):44-47.
5
宁夏江,魏中林.
论晚清“新版”学人之诗[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39-144.
6
彭丽萍,陈进武.
“吃”文化之衍变及精神价值[J]
.文史博览(理论),2010(8):20-21.
被引量:3
7
马金科.
从“苏黄”含义的转变看江西诗派在朝鲜汉诗中产生的影响[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60-62.
被引量:1
8
张绍民.
好诗好句成为最好的存款——开心阅读田汉文诗歌以及想到很多生命之事[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Z1):38-40.
9
高春艳.
论李因笃的文学成就[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1):78-81.
被引量:1
10
胡欣,严明.
论《诗薮》对《日本诗史》的影响[J]
.文艺理论研究,2015(2):32-40.
学习与探索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