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路径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对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阐明了在生态化发展的背景下生态路径的重要价值,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生态路径,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作者
华启和
机构地区
东华理工学院政法系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3-125,共3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路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
1
李锦顺.
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
.生态经济,2005,21(2):28-32.
被引量:40
2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
农村环境保护与“三农”问题[J]
.环境保护,2005,33(9):15-21.
被引量:41
3
华启和,高金龙.
审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生态农村的建设[J]
.农业考古,2005(6):366-368.
被引量:4
4
李珮.
农业污染:食品和生态安全的隐蔽杀手[J]
.生态经济,2005,21(2):12-19.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张雪绸.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
.农村经济,2004(9):86-88.
被引量:100
2
颜夕生.
江苏省农业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J]
.农业环境保护,1993,12(4):158-160.
被引量:22
3
李珮.
农业污染:食品和生态安全的隐蔽杀手[J]
.生态经济,2005,21(2):12-19.
被引量:14
4
李锦顺.
城乡社会断裂的发生逻辑及其和谐政策选择[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1):34-38.
被引量:11
5
刘志全,禹军,徐顺清.
我国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2005,33(4):31-34.
被引量:13
6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1-5.
被引量:23
7
朱庆芳.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测算[N].经济参考报,2003-04-16(6).
8
.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N].人民日报,2003-03—13(2).
9
刘国光.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N].经济参考报,2003-04-22(5).
10
.中新社.邱晓华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于五比-[EB/OL].中 国 新 闻 网,2002-10-21.
共引文献
90
1
华启和,高金龙.
审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生态农村的建设[J]
.农业考古,2005(6):366-368.
被引量:4
2
梅献忠,廖东隽.
环境公平与社会和谐[J]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54-58.
被引量:1
3
田维民,吴振荣.
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社科纵横,2006,21(8):44-46.
被引量:9
4
李双双,陈曙.
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0(2):30-33.
被引量:16
5
李锦顺.
协调城乡发展的发生点和起点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5(4):15-19.
被引量:13
6
熊玉霞.
我国农村社会的不和谐表现及解决对策[J]
.甘肃农业,2005(8):7-7.
7
覃志豪,章力建,高懋芳,秦晓敏,邱建军.
遥感技术在农业立体污染监测中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2006,18(1):1-5.
被引量:11
8
苏杨,马宙宙.
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12-18.
被引量:111
9
高怀友.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2):39-41.
被引量:9
10
陈慧,毛蔚.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贫民窟的国际经验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6,22(1):136-139.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19
1
田维民,吴振荣.
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
.社科纵横,2006,21(8):44-46.
被引量:9
2
黄磊昌,叶淑红,左金富.
农村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5):39-41.
被引量:1
3
蒙吉军,吴秀芹,李正国.
河西走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以肃州绿洲为例[J]
.生态学报,2004,24(11):2535-2541.
被引量:42
4
黄磊昌,叶淑红,王守平.
基于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初探[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21(6):39-41.
被引量:5
5
李新宇,唐海萍,赵云龙.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J]
.生态环境,2004,13(4):685-688.
被引量:10
6
陈美球,刘桃菊,黄靓.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问题[J]
.生态环境,2004,13(4):698-701.
被引量:22
7
娄策群,刘玲.
生态农业与农村土地的生态经济利用[J]
.甘肃农业,2005(7):48-49.
被引量:4
8
邹进泰,马德富.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以湖北省为例[J]
.江汉论坛,2005(12):55-57.
被引量:3
9
李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见[J]
.经济视角,2006,25(5):46-47.
被引量:1
10
李何超.
新农村建设与科学土地利用[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08S):18-1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蔡佳亮,殷贺,黄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学意义——以土地利用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801-1380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孙富国.
搞好土地利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山东省蓬莱市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37-38.
2
陆印.
我国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究[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8):4-4.
被引量:2
3
郎小霞,张斌,郎海波.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Road for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With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as a Study Case[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2(8):72-75.
1
李信文,孙晓惠.
中国水稻生态化种植方法[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11):69-69.
被引量:3
2
张睿蕾.
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沙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现代农业,2016(12):81-84.
被引量:2
3
邹君.
湖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生态化发展初探[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96-100.
4
申源源,陈宏.
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291-294.
被引量:116
5
谢存海.
积极促进农业经营模式创新[J]
.现代农业装备,2015,0(1):60-61.
被引量:1
6
江泽.
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9):368-369.
被引量:1
7
张学仁,马华明.
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6):368-368.
被引量:5
8
哈斯巴特,白哈斯.
浅谈城市生态化发展[J]
.科技信息,2009(19):320-320.
被引量:1
9
姜洁,陈宏,赵秀兰.
农作物秸杆改良土壤的方式与应用现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420-423.
被引量:39
10
陈鹏宇,王林松.
科技引领湖北现代农业发展——湖北省2016年农业主推技术工作综述[J]
.湖北农机化,2017(1):9-12.
农业考古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