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五种形式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个国家工业化中人口结构最重大的变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成这种变化的劳动力转移方式多种多样。对工业化国家以及我国历史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式的探讨,有助于对我国最终完成这种转移的过程加深认识,预见不同转移方式的转移能力,以利于决策。
作者
张澜
吴红英
机构地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政法系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5,共4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形式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5
1
世界现代农业国家和地区概况[J].当代农业,2004,(4).
2
[3]坂田村[EB/OL]http://www.gdtravel.com/map/shenzhen/gaikuang/longgang/bantian/.
3
杜恒波.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J]
.农村经济,2004(3):95-97.
被引量:15
4
[6]王程熙.劳动力转移论[EB/OL]http://www.wenlun.com/lwcs/article.
5
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借鉴[J]
.中国经贸导刊,2004(1):50-5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周逸先,崔玉平.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1(4):60-67.
被引量:129
2
吴迅,曹亚娟.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再讨论[J]
.人口与经济,2002(4):49-52.
被引量:11
3
池建宇,杨军雄.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从农村经济改革角度作出的一种解释[J]
.经济体制改革,2003(3):70-73.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22
1
程姝,杨钧天,韩学平.
中外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比较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22-26.
被引量:1
2
鲍金玉.
浅析“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7):55-58.
被引量:6
3
侯力,汪晓红.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2004,23(6):44-47.
被引量:17
4
吴业苗.
“小城镇牵引”效应与农民的迁移意愿[J]
.理论导刊,2004(12):35-37.
被引量:4
5
梅淑元.
“民工荒”现象分析及对策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4):19-21.
6
杨丽艳.
“三阶递进”模式:我国农民非农化转移的战略选择[J]
.经济师,2005(8):40-41.
被引量:3
7
向安强,贾兵强,姜峥.
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科教兴村”的启示[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90-97.
被引量:4
8
左辉群,黄高萍.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的构建[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63-64.
被引量:4
9
张学英.
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职能定位——来自日本的启示[J]
.经济体制改革,2006(2):168-170.
被引量:6
10
刘祖春.
日本农法三次沿革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社会主义研究,2007(1):65-6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
1
廖楚晖.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当代财经,2004(12):10-14.
被引量:16
2
李勋来,李国平.
经济增长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J]
.经济科学,2005(3):39-43.
被引量:49
3
刘继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变动的实证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05(10):44-47.
被引量:21
4
洪会明,王家顺.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16(2):12-14.
被引量:6
5
周健.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韩日比较分析及经验借鉴[J]
.兰州学刊,2006(7):173-175.
被引量:4
6
程怀儒.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农村工业化[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108-112.
被引量:11
7
吕臣.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J]
.价格月刊,2006(11):29-30.
被引量:2
8
曹明贵,杨建伟(校对).
农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J]
.农村经济,2006(11):95-97.
被引量:8
9
王善君.
农村乘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例证分析[J]
.集团经济研究,2006(12Z):86-87.
被引量:1
10
陈永正,陈家泽.
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兼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都模式”[J]
.财经科学,2007(4):51-58.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
1
马宇,许晓阳,韩存.
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投入与农民收入增加[J]
.财贸研究,2008,19(2):25-31.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李先玲,王彦.
基于农民收入结构对比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区差异分析[J]
.商业时代,2012(22):12-14.
被引量:2
2
韩雪峰.
新时期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分析[J]
.农业经济,2009(5):41-42.
被引量:6
3
汪艳涛,王记志.
农民收入增长:基于农产品贸易视角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9,11(3):33-36.
被引量:12
4
肖富群.
经济合作与农户增收——来自广西农村的证据[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5):97-101.
被引量:1
5
张蓓芳.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思考[J]
.北方经济,2009(24):6-8.
被引量:2
6
张鹏,王婷.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对重庆市开县的实证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13-17.
被引量:18
7
张杰飞.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述评[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3(1):81-81.
被引量:1
8
张璇,王爱华,陈晓竞,丁中贤,罗莹燕,陈钰心.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水土流失治理影响的相关分析——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5,27(2):11-15.
被引量:2
9
陈祥碧,曾升科,李勇.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基于重庆13县区的调查数据[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4):181-186.
被引量:2
10
周振,张琛,彭超,孔祥智.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来自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16(2):68-82.
被引量:136
1
郭爱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89(5):62-63.
2
汪懋华.
把握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内蒙古农牧业机械化[J]
.农村牧区机械化,2008(5):7-7.
3
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J]
.农药研究与应用,2012,16(1):36-37.
被引量:1
4
甘业波,付茜.
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给中国的启示[J]
.世界农业,2009(5):45-47.
5
郝庆升.
粮食生产的机械化问题[J]
.农机化研究,2004,26(1):98-100.
被引量:4
6
侯传伟.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5):8-10.
被引量:10
7
王少东,肖灵机,邓瑾.
“十一五”期间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思考[J]
.农业考古,2006(6):304-309.
被引量:2
8
陈静.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由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引发的思考[J]
.现代农业,2007(1):48-50.
被引量:1
9
缪齐贵.
发展科技产业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1(1):38-40.
10
王国江.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09(10):25-25.
被引量:2
农业考古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