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唯美主义文艺观的独特性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35-37,共3页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8
-
1[1][6][12][9][11][10][13][法]波德莱尔.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2[2][5][20][26][法]泰奥菲尔·戈蒂耶.回忆波德莱尔[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
3[3]钱春绮译.恶之花·巴黎的忧郁[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
4廖星桥.象征主义的宪章——三论波德莱尔和《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5(4):62-67. 被引量:3
-
5[8]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M].上海译文出版,1989.
-
6[14][15][24]赵武平.王尔德全集(第4卷)[M].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
-
7[17][英]威廉·冈特.美的历险[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
-
8[25]多米尼克·塞克里坦.象征主义[M].昆仑出版社,1989.
-
1创意婚礼[J].故事世界,2011(10):78-78.
-
2关邑.丑妻身边多寿翁[J].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07,0(11):52-53.
-
3朱光潛.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11(3):45-59. 被引量:6
-
4王玉皎.美国人用时间换服务[J].社区,2012(34):60-60.
-
5冯健男.文艺批评的形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0(1):1-8.
-
6杨永芳.锁定自己的"职业锚"[J].成才与就业,2005,0(5):48-48.
-
7张维.李广田抗战时期的诗作[J].云南社会科学,1984(4):95-101.
-
8王中忱.论茅盾与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J].浙江学刊,1985(4):60-67. 被引量:9
-
9力.《大学文科园地》与省作协联合举办“文学主体性原则”讨论会[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9(5):31-31.
-
10孙席珍.纪念巴尔扎克的意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10(2):35-3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