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日语动词存续体的汉译看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者们对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看法。日语动词的存续体表示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状态、所形成的结果还保留着。通过对日语动词存续体译成带句尾“了”的句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句尾“了”的特性,并得出一个与已有观点不同的结论。
作者
贾笑寒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8-170,共3页
Applied Linguistics
关键词
句尾“了”
日语动词存续体
发生
延续
分类号
H36 [语言文字—日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55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6
1
陈前瑞.
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1):66-73.
被引量:52
2
金立鑫.
“S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38-48.
被引量:52
3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3):70-79.
被引量:103
4
金立鑫.
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J]
.世界汉语教学,2002,16(1):34-43.
被引量:65
5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
.语文研究,1998(3):18-26.
被引量:55
6
李临定等编写,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2
刘勋宁.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4-22.
被引量:43
3
金立鑫.
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J]
.汉语学习,1999(5):1-5.
被引量:17
4
左思民.
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兼及体研究的类型学意义[J]
.语文研究,1999(1):10-21.
被引量:21
5
蒋绍愚.
近十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古汉语研究,1998(4):37-44.
被引量:34
6
金立鑫.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105-120.
被引量:101
7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
.语文研究,1998(3):18-26.
被引量:55
8
梅祖麟.
明代宁波话的“来”字和现代汉语的“了”字[J]
.方言,1981,3(1):66-66.
被引量:4
9
竟成.
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
.语文研究,1996(1):1-5.
被引量:61
10
石毓智.
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J]
.中国社会科学,1992(6):183-201.
被引量:111
共引文献
255
1
徐晓羽.
吴语江阴方言“了1”类词的功能分工与历史演变[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362-375.
2
范晓蕾.
浅析单双“了”句的语义对立——兼谈“了_(2)”时体功能的划分[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39-262.
被引量:1
3
程铭.
现代汉语助词“了”的功能视角研究[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6):121-127.
4
杨稼辉,韩景泉.
事件回指与光杆事件句的时间解读[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4):481-493.
被引量:2
5
刘正光,施卓廷,张紫烟.
识解、时间维度与“了”的时体情三位一体[J]
.外国语,2023,46(6):45-56.
6
刘振前,生为.
现代汉语认识情态助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222-231.
被引量:3
7
李映周.
对韩汉语教材关于“了”的语义解释的分析[J]
.汉字文化,2022(12):80-82.
8
李立冬.
动态助词“着”的语法意义及其实现的句法条件研究[J]
.汉字文化,2021(S01):99-100.
9
张邱林.
“VA结了”式肯定祈使句[J]
.汉语学报,2021(1):46-53.
被引量:1
10
徐晶凝.
助词“了”的对外汉语教学分级方案[J]
.对外汉语研究,2021(2):29-45.
同被引文献
48
1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7
2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下)[J]
.语文研究,1998(4):19-27.
被引量:24
3
张济卿.
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上)[J]
.语文研究,1998(3):18-26.
被引量:55
4
赵立江.
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113-125.
被引量:37
5
竟成.
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J]
.语文研究,1996(1):1-5.
被引量:61
6
王晓娜.
从外国学生的语病看运用动态助词“了”的制约因素[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5(6):65-68.
被引量:3
7
石毓智.
论现代汉语的“体”范畴[J]
.中国社会科学,1992(6):183-201.
被引量:111
8
Timothy Light,王宗炎.
黎天睦论“着”的核心意义(摘要)[J]
.当代语言学,1991(1):15-24.
被引量:2
9
孙德坤.
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2):65-75.
被引量:41
10
房玉清.
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
.汉语学习,1992(1):14-20.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2
1
王春玲.
日语「~ている」与汉语相应句型的比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5(5):37-40.
被引量:2
2
高霞,曹晓宏.
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22-2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蒋玲月.
简析“了”的语法意义——以《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14处“了”为例[J]
.现代交际,2020(10):79-81.
2
李织凡.
波斯语汉语动词时态范畴分析[J]
.汉字文化,2022(2):32-33.
3
李维彬.
克服汉语母语思维对日语习得的负迁移——再论日语教学中的汉语母语语法问题[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3):97-100.
被引量:4
4
丁崇明.
外国学生“了”习得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10(4):1-8.
被引量:8
5
邹海清.
“已经”的语用功能及句法表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10(5):45-49.
被引量:6
6
林韻.
关于中日动词时态的对比研究——以“ている形”和“ていた形”为中心[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76-79.
7
彭小红,李菊红.
说汉语儿童“了”字句与“过”字句的习得个案研究[J]
.邢台学院学报,2018,33(2):166-168.
1
丁桂香.
《论语》中“也”的用法探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89-92.
2
杨希英.
《论语》中“也”的研究[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8,0(11):124-126.
3
林凤英,李福贵.
「~てある」与「~ている」、「~ておく」的用法区别[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2):34-34.
4
黄增寿.
《诗经》中的“相”[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58-59.
被引量:2
5
刘自齐.
瓦乡话属辨——与王辅世先生商榷[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9(2):119-124.
6
陳前瑞,胡亞.
詞尾和句尾“了”的分析模式[J]
.汉语史学报,2015(1):77-92.
被引量:3
7
钱乃荣.
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J]
.汉语学习,2000(4):1-6.
被引量:41
8
王健.
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J]
.语言科学,2006,5(4):66-78.
被引量:18
9
望月圭子.
汉语里的“完成体”[J]
.汉语学习,2000(1):12-16.
被引量:3
10
袁捷.
认识独立主格结构[J]
.英语自学,2005(8):36-39.
语言文字应用
2005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