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16-118,共3页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同被引文献6
-
1吴定宇.世纪的风:巴金的文化整合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4):73-80. 被引量:3
-
2贾玉民.巴金和中国传统文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7(6):29-35. 被引量:2
-
3金永辉,李书生.巴金文化人格内涵的再审视[J].潍坊学院学报,2002,2(1):27-30. 被引量:2
-
4刘世楚.宗教文化对巴金思想性格的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4):28-31. 被引量:4
-
5王开志.“真诚”与知识分子人格再造——对巴金《随想录》价值的再认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173-175. 被引量:5
-
6刘永莉.巴金:在历史和文化之间艰难地行进[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61-65. 被引量:3
-
1周启华.巴金与克鲁泡特金[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4):61-63.
-
2高远.巴黎访巴金(三)[J].读者欣赏,2012(8):112-112.
-
3李锋.《家》中觉新形象的双重隐喻[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8,0(15):78-80. 被引量:1
-
4王照青.把心交给读者[J].青岛文学,2015,0(3):73-74.
-
5尼跃红.科学·艺术──人类共同的荣誉[J].艺术设计研究,1994(1):11-12.
-
6李建军.完整的世界在这里反映出来——论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J].湖南文学,2011,0(8X):14-17.
-
7徐辉.夜未央[J].少年博览(初中版),2010(1):72-74.
-
8丁世鑫.克鲁泡特金和梅列日科夫斯基对中国现代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影响[J].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2):59-63.
-
9程亘.略论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J].社会科学(甘肃),1989(6):31-35.
-
10丁晓原.别样的史志:巴金报告文学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1):99-104.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