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结构生物学研究技术的进展
The advance on research technology of structural biolog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结构生物学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又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尖端科学,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将直接影响结构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本文简单介绍了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及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
作者
潘竹
朱青青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S1期137-140,共4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
核磁共振方法
电子显微学方法
质谱电离技术
分类号
N [自然科学总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杨文修,陈立君.
物理学新技术与生命科学前沿研究[J]
.物理实验,2004,24(3):3-7.
被引量:3
2
王大能,陈勇,隋森芳.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J]
.电子显微学报,2003,22(5):449-456.
被引量:12
3
杨胜喜,周原,李根容,李声时.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对生物大分子仪器分析方法的重大贡献”简介[J]
.生命的化学,2003,23(2):126-128.
被引量:6
4
杨大莉,景乃禾.
荧光能量转移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J]
.生命科学,2003,15(2):88-91.
被引量:3
5
王金凤.
质谱和核磁共振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重要方法——简介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贡献[J]
.生物物理学报,2002,18(4):379-382.
被引量:4
6
黄仁槐.
生物大分子质谱电离技术的突破及核磁共振三维结构测定方法的建立——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6):973-976.
被引量:3
7
高体玉,慈云祥,付爽,王德炳.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白血病骨髓血红细胞[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2):192-196.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81
1
陈惟昌,李玉彬,王自强,邱红霞.
显微动态与功能CT—未来的21世纪CT(英文)[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2000,9(z1):138-141.
被引量:9
2
陈必义.
G-蛋白异三聚体(G-proteinheterotrimer)的晶体结构[J]
.生命科学,1996,8(5):11-16.
被引量:3
3
Walz T,Grigorieff N. J Struct Biol,1998,121:142-161.
4
van Heel M,Gowen B,Matadeen R,Orlova E V,Finn R,Pape T,Cohen D,Stark H,Schmidt R,Schatz M,Patwardhan A. Quart Rev Biophys,2000,33:307-369.
5
Chiu W,Baker M L,Jiang W,Zhou Z H. Curr Opin Struct Biol,2002,12:263-269.
6
Baumeister W. Curr Opin Struct Biol, 2002,12:679-684.
7
Mitsuoka K,Hirai T,Murata K,Miyazawa A,Kidera A,Kimura Y,Fujiyoshi Y. J Mol Biol,1999,286:861-882.
8
Kuhlbrandt W,Wang D N,Fujiyoshi Y. Nature,1994, 367:614-621.
9
Murata K,Mitsuoka K,Hirai T,Walz T,Agre P,Heymann J B,Engel A,Fujiyoshi Y. Nature,2000, 407:599-605.
10
Miyazawa A,Fujiyoshi Y,Unwin N. Nature,2003,423:949-955.
共引文献
33
1
范晓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J]
.生命科学研究,2003,7(S1):83-87.
被引量:17
2
曹书霞,韩华云,鲍改玲.
红外光谱法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
.光谱实验室,2003,20(6):924-926.
被引量:4
3
冯尚源,陈荣,李永增,杨文琴,谢树森.
人血红细胞傅里叶变换红外和近红外拉曼光谱[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5):712-714.
被引量:15
4
袁秀平,刘艳鸣,张奇亚.
浮游病毒的电镜观察[J]
.生命科学研究,2007,11(1):48-51.
被引量:1
5
陶家友,黄鹰,蔺蓉,侯晓华,梅孝安.
拉曼光谱检测胃癌变信号的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2):238-240.
被引量:8
6
林亚静,刘志杰,龚为民.
蛋白质结构研究[J]
.生命科学,2007,19(3):289-293.
被引量:6
7
柴柯,吴进怡.
论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59-60.
被引量:12
8
隋森芳.
生物三维电子显微学进入全新高速发展时期[J]
.生物物理学报,2007,23(4):228-239.
被引量:5
9
赵丽娇,钟儒刚,甄岩.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中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5):143-145.
被引量:10
10
刘婉华,刘健,郭郑元,唐伟跃.
光动力疗法对S_(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损伤的红外光谱研究[J]
.激光与红外,2009,39(6):608-611.
1
白春礼.
20世纪世界科技发展与新世纪中国科技创新能力[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3-7.
被引量:1
2
黄仁槐.
生物大分子质谱电离技术的突破及核磁共振三维结构测定方法的建立——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6):973-976.
被引量:3
3
美日瑞士科学家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J]
.生物学教学,2003,28(4):63-63.
4
涂晶.
论复杂性带来的方法论创新[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12(3):61-63.
被引量:5
5
朱斌.
生物科学面临的一些问题[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1(4):48-49.
被引量:1
6
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迅猛[J]
.中国科技信息,2004(19):25-26.
7
李永健.
学科大观——临床医学专业[J]
.走近科学,2001(4):32-33.
8
刀行.
现实在真实塌缩之后[J]
.世界科幻博览,2006(7):43-53.
9
《科学》:施一公小组发表大肠杆菌肠道毒性研究成果[J]
.生命科学仪器,2009,7(6):42-42.
10
方陵生.
《自然》:2014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J]
.世界科学,2015,0(1):13-1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