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3年第二季起Intel推出支持Serial ATA(以下简称SATA)的南桥芯片(ICH 5)后,sATA接口将取代传统Parallel ATA(IDE)的态势也日渐明显(请参考表1之比较表)。而大部分的厂商在评估SATA相关chip的优劣时,往往会从Performance、Compatibility与SATA PHY的特性来观察比较。而有关SATA PHY的特性量测,最常使用的就是所谓的EYE Diaqram(眼图)特性的比较了。 SATA当初在选择取代传统PATA的新技术问题上。高速串行传输(High Speed Serial Link Transportation)协议挟其已经在Fiber channel、Giga—bit Ethernet(GbE)及其它高速串行传输技术成功导入市场的优势,且在技木上还有宽广的成长空间。而被选择为下一世代ATA协议的新标准。由于SATA采用的串行传输方式与传统的并列传输方式不同:就技术的角度来看。3V或5V等大振幅讯号是并不适合做高速串行传输:小振幅的讯号因其有较短的上升与下降时间,使得高速传输之可能性增加。但小振幅讯号传输却易受噪声(noise)的干扰,必须搭配其它技术来加以克服。因此以+/-0.25V差动讯号(differential signal)来取代传统的单端(single end)讯号,用以提高噪声容忍度。在传输编码技术的选择上,导入广为在其它高速串行传输技术所采用的8b/10b编码技术。
出处
《电子与电脑》
200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Compo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