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玩偶之家》:谁是“玩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娜拉的出走宣告了一个女性同剥夺了做人的自由权的家庭的决裂,那怦然震动整个世界的关门声一直回荡在大地之上,不仅使每一个身处非自由状态的心灵震动,就是海尔茂这样的人物,其原有的道德基础也随之动摇,先前平衡的玩偶演出丧失了和谐,不期然显示出被悬空的海尔茂也是一只被控制于丝弦之上的一个玩偶。
作者
高玉秋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Teachers Coliege
关键词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娜拉
海尔茂
分类号
I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7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0
1
冷满冰.
“我不仅仅是女人”——从娜拉的觉醒看现代妇女的困惑[J]
.宜宾学院学报,2002,2(4):28-31.
被引量:4
2
孙惠柱.
娜拉的男人走了以后怎么办?——《玩偶之家》和当代家庭问题[J]
.戏剧艺术,1997(4):6-13.
被引量:3
3
李鸿泉.
易卜生与女权主义[J]
.外国文学研究,1996,18(3):64-67.
被引量:2
4
孙履芳.
陌生与困境——《玩偶之家》新解[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9-32.
被引量:4
5
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修订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
吴舜立.从娜拉形象看婚姻关系中女性角色的玩偶性及根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7
Henrik Ibsen.A Doll’s House. . 1992
8
Henrik Ibsen.A Doll’s House. . 1992
9
[挪]易卜生 著,林骧华等.易卜生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0
涂丽萍.
论娜拉人格的双重性对易卜生作品女性主体性的表现意义[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5):156-15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田占敏.
从戏剧《玩偶之家》人物间的冲突看人性[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167-168.
2
田占敏.
《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解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194-195.
被引量:4
3
陆奂.
自由不在于走或留——娜拉、安娜人物形象嘲讽意蕴探析[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90-93.
4
刘欢.
娜拉与子君摆脱玩偶地位的抗争——《玩偶之家》与《伤逝》比较[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8):31-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董晨光.
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影响下的女性物化悲剧分析——以《玩偶之家》和《伤逝》为例[J]
.现代交际,2020(23):102-104.
被引量:2
2
欧蕾.
娜拉,一个熟悉中的陌生人——浅析《玩偶之家》中人物的再现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86-87.
3
马秀珍.
屈辱消融在爱与梦中——娜拉与繁漪的艺术形象比较[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5):36-37.
4
李智.
文学作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3):111-112.
被引量:2
5
王葵.
从文学作品中看中西爱情婚姻观的异同[J]
.语文建设,2012,0(06X):17-18.
被引量:7
6
毛羽丰.
从物性“玩偶”到人性主体——《玩偶之家》女性意识探微[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2):63-68.
1
鲁迅与人文精神[J]
.读书,1997,0(3):155-155.
2
张爱波,东.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研究鲁迅[J]
.美术观察,2000(10):61-61.
3
郑茜.
杜十娘:求而不得的必死情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1,27(3):41-43.
被引量:1
4
杨帆.
初探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状态[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9(6):60-62.
5
余秋雨.
从李宗奇的散文谈起[J]
.美文(上半月),2006,0(2):3-4.
6
阿斐.
阿斐的诗[J]
.西湖,2010(8):60-62.
7
陈苏彬.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创作思想[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3):54-55.
被引量:4
8
杨彩贤.
浅论“诗与自由”之间的关系[J]
.科技资讯,2006,4(25):155-155.
9
夏宇.
无所附丽——论萨特小说的理想构设及自由状态[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2):28-30.
被引量:1
10
马占祥.
一些人和一些事(随笔)[J]
.朔方,2010(8):30-31.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